志愿:去私欲,致良知,依良知而行。无我、利他、致良知。
今天学习《传习录》第五十七【黄省曾录】。今天学习三小节。
1.问“道心”“人心”。
有人向先生请教:“道心’“人心”有什么区别。
先生曰:“‘率性之谓道’便是‘道心’。但着些人的意思在,便是‘人心’。‘道心’本是‘无声无臭’,故曰‘微’。依着‘人心’行去,便有许多不安稳处,故曰‘惟危’。”
先生说:“‘率性之谓道’,按照天理良知去做即为‘道’。‘道心’无善无恶,一旦沾染私欲即为‘人心’。”需要我们在事上磨,用心去觉察,‘道心惟微、人心惟危’,(人心便是蒙蔽我们良知的私欲)。”
如,有些人不是在“道心”上立志,而是在“私心”上立志,只是为了面子和私欲,浮躁的心不能安定下来。只有我们在“道心”上立志才会产生巨大的力量。此时,我在想,我的立志是在道心还是私心上,答案明确,内心平静。
老师经常说的十六字心法带我再次进入修心境界:道心惟微、人心惟危、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2.问:“‘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愚的人与之语上,尚且不进,况不与之语可乎?”
修行之人讲,三分天才七分后天,通常分为:下根器、下下根器、中根器、上根器、上上根器。人们天生的禀赋不同,需要因材施教。
我意识到:我是一切的根源,有问题看自己。原来看待问题、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最根本的原因,不在他人身上,是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不够。就让我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问题看自己开始,启动内心的良知,让心回归最初的状态。
3.一友问:“读书不记得,如何?”
有人问先生:“读了书记不住怎么办?”
先生说:“只需要明白含义就可以了,不需要强迫自己记住内容。”先生又说:“明白含义已是第二位,最重要的是恢复心之本体,致得良知。”
如果只是明白含义就不能做到恢复心之本体,读原文不是为了记住,更不是为了理解文字语言背后的意思。而是去感受先生的心,与先生清澈的良知之心心心相印,我们才是真的学到了,否则反而越学会离“道”越远。
以适合自己的节奏和方式进行深入化学习,我也曾多次问自己:这样的节奏能收获多少?越来越发现,这种变化是微妙的。如同学习致良知一年来,家庭环境的变化,具体是在哪天开始发生的变化?没有注意到,但是确实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多了几分接纳少了几分抱怨。
读家书,听点评责善分享感悟
读姣姣家书。为母则刚,曾经我们也是一个备受父母呵护的小女孩儿,为人父母的我们被生活“造就”成全能型人才。姣姣通过事上磨境上练来时刻反思自己,接纳当下的每一个状态,没有抱怨,心生感恩,学会转念,这一切都是从根上下功夫。感恩阳明心学平台,让我有机会接触到社会各界精英人才。
听老师点评责善,通过20组董老师的优秀功课中,和孩子之间的事例,让我明白了,当“恶”的种子结果了,就可以种“善”的种子了。我同时也恍然醒悟:多少个时刻,我们内心的恶种子一直存在,只是不愿意承认罢了。再次回到事上磨、境上练,通过每天的学习一点点格除内心的私欲。人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