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线上第28期致知班学习第75天
志愿:去私欲,致良知,依良知而行。无我、利他、致良知。
今天学习《传习录》第五十五《黄修易录》。
先生说:“大家在用功时不要拔苗助长,为学之人一步成为圣人的少之又少。有起伏、进退,是功夫本身的节奏和次序。千万不要装样子,‘装’会助长虚荣心,前面的努力毁于一旦。”这个问题不容小觑,是很多人生活中犯的错误。
如同学生学习有起伏,我不定期遇到的瓶颈期,也许是帮助我们成长的花絮。
先生说:“如同一个人走路摔了一跤,立即站起来再走便可,不可摔了一跤趴在地上不动(掉在这件事情里)。或者假装没有跌倒的样子,这都是虚伪的。”
我们要真正的依良知而行,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无论他人如何否定、讥笑、诋毁、称赞,以及面对他人的侮辱,或者自己的功夫有进有退,只要致良知的意志力坚定不移,功夫自然就会受益。面对外在的环境以及任何事情,我们的内心保持平静,自然不会为之所动,不被影响。反之是“面子工程”、私欲心作祟。
只要我们踏实用功,无论他人做出任何举动,都会处处增进我们道德的滋养。反之,则会掉进坑里不自知。关键是我们能否真正做到在每一个当下切实用功,还是以各种理由为自己放水。
做学问如同田间的禾苗,要扎根。先生说:“我们人人有根,良知是我们天生的灵根,生生不息。有时遭到私欲的遮蔽和牵累,把良知的灵根闭塞,无法生发。”如何让灵根激活,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根扎实扎下去,一切顺应自然规律。
学习要反求诸己,有问题看自己。指责他人,就只会看到别人的错误,看不到自己的问题。如果做不到反求诸己,一切都是徒劳。只在外面找方法,这些所谓的方法反而会成为制造问题的源头。
一个真正负责任的人不会指责他人。论是非者必是是非人,克己之私。不指责、抱怨、掉在情绪之中。
反思:如果遇到问题都不说,做老好人,有时也会影响事态的整体发展。事情具有两面性,不能一概而论,有时我们也要反思,别人为什么会这样说,也许语气不是我们喜欢的。如何说是别人的事,接不接受关键在自己。
回过头来想想,总有一天我们会感谢真诚为我们提出宝贵意见的贵人,有了他们的帮助,使得我们少走弯路。
读家书,听点评责善分享感悟
读言敏家书,感受到一位90后小妹妹为我们学习群注入生机与活力。性格开朗,天真可爱又不失几分俏皮。言敏,你到哪里都会为我们带来欢笑,倦了累了,听到你的声音,疲惫全消。
遇到事情反求诸己,你做到了不指责不抱怨。换个角度考虑问题,事儿还是那件事,我们的心量变大了,事儿就小了。
听老师点评责善。老师的声音抑扬顿挫,声音浑厚,直入人心。他的声音把我引领进李会老师的功课,吸引我再次翻看李会老师的功课,句句透露出一个国学文化传承人的心声与呼唤。我们学习圣贤文化的同时,把国学经典传承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