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格特别简单,就是一张纸,100个格子,比如我想开展100次公众演讲。那么每完成一次演讲,就填写一个格子,完成100次演讲,100个格子就填写完了。
它可以用在我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比如你想去100个城市旅行、寻找100位新客户、帮助身边100个朋友、为孩子讲100个睡前故事等等。
当我用表格把坚持这件事跑通了一次之后,干脆把它变成了一套坚持系统。也因为和表格已经很有感情了,给它命名为「100次圆梦计划」。
在过去8、9年的时间里,我完成的相当不错,居然达成了15份100次圆梦计划。包括200多次演讲、将近400多次授课、200多次1对1咨询、200多节网络课程录制、200次瑜伽、100次跑步等。这一路的坚持不仅是帮我找到了自信,具备了「长期主义者思维」,也同样完成了从零到职业选择上的探索。
2.有一天,我冷静下来复盘出了3点结论:
(1)我们成年人每天干扰太多了,坚持100天每天不间断,是反人性的。
(2)之所以做这件事,是为了找到自信,需要的是被激励而不是打击。我们要想办法把格子填满,而不是在上面一个个打上大叉子。给予自己激励而不是否定,要填满格子而不是画叉。
(3)如果你已经很努力了,就值得休息的权利。完全可以等精力恢复了再继续前进,走完这段旅程。允许完成次数,而不是连续每天。
3.紧接着《演讲达人成长记》中有个观点触动了我。说:人的努力成果需要被量化。
比如,一个不会演讲的人和一个会演讲的人,中间相差的是50次演讲练习。
而从一个会演讲的人到成为演讲大师,中间相差的是5000次的演讲练习。
听起来很难,可再大的目标,只要被量化成一个个的里程碑,变得容易执行。
换句话说,任何人达到一定的刻意练习次数,都有机会大大提升成功概率。
4.我想告诉大家我具体是怎么做的:
(1)仪式感机制
是指你要先打开一张表格,写下你的姓名和当天日期,和这张纸建立链接。
(2)难度机制
这可是最重要的,非常不建议我们要求自己坚持连续100天,你只要完成某件事100次就可以了。比如你可以要求自己每健身30分钟,就算完成一次。如果想跑步,你可以在家原地跑15分钟,也算完成一次,一天里如果你完成了3次这样的跑步,完全可以填写3个格子。总之,你的游戏你做主。
(3)倒逼机制
为了让格子被填写的快一些,你可以这样做。比如想完成100次演讲练习,那肯定得先报名,报名了又不去参加很不好意思的,也就是让公众力量监督你。记得当初我之所以能顺利完成100次公众演讲,是因为已经没有退路了。上一家公司把我开除,我只找到了在一家培训公司当前台的工作,每个月只有3000块钱工资。我迫不及待的想赶紧具备核心竞争力,尽早离开那里。那时候,无论朋友圈里有5分钟还是30分钟的演讲机会,我都是第一个主动举手报名的。所以说,有时候能耐是被逼出来的。
(4)奖励机制
在你每完成第20、40、60、80、100个格子的时候,可以发给自己一份奖励。
(5)止损机制
当我们不知道某件事是不是值得长期做时,可以安排一个退出止损线。比如,无论如何最少完成20次,如果确实不喜欢再真的放弃。如果特别喜欢,就继续。
(6)同步机制
建议你同时开启3-6个项目,在一份表格写一个项目。你可以在一天中上午做了一个演讲,下午给家里做了一顿大餐,晚上来一次瑜伽。同时填写三张表格很棒呀。
(7)提醒机制
可以把表格贴在家中门上、墙上,时刻提醒自己下一个里程碑在哪里。
(8)分享机制
当你有一天,真的已经完成了整个旅程。非常建议你带着表格在线下进行一次公众分享,传递你坚持的故事,相互赋能。也建议把这个方法介绍给身边一个朋友。因为,当你在改变自己,你身边的环境也在被你改变时,你就是在改变世界。
5.坚持,至少能给我们带来两个阶段的意义。
第一阶段,你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假以时日,必然会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因为本来能坚持的人就是少数派,你成为了稀缺,而稀缺就是价值。
当你已经解决了生存需求,达到一定原始积累后,你会进入第二阶段。
那时,你再去做什么事情,就和赚不赚钱没什么关系了。
你只是单纯的享受做事的过程,感受心流状态,忘记时间感,体会你即是宇宙,宇宙即是你的境界。
所以,你现在有没有意识到,我们刚刚讲的所有方法论,都是为了帮助我们最终悟道的呢?先“得到”,再“悟道”。
————袁春楠《普通人如何用一张表格战胜拖延,享受坚持带来的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