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白杨礼赞》集体备课随感
文/韩月娥
暮色微微凉,晚风轻轻吹。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我们一起漫步在回家的路上,有说有笑,好不惬意。朦胧月色里,斑驳树影中,我们驻足一棵白杨树下,叽叽喳喳,意犹未尽。
“这决不平凡的白杨树,你想邀谁一起看?”
“带我” 、“带我”、“也带我”,“我们一起来炎帝公园看白杨树了,哈哈……”笑声似乎顺着树干爬到树梢了。
“你看,它紧紧靠拢的枝,多像我们这个精诚团结的小小团队” “你看,它力争上游的干,多像我们这个力求上进的姐妹组合……”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笑声荡漾在马路上,荡漾在公园里,也荡漾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田里。因为,今天,我们四个人同课同构的《白杨礼赞》公开课完美结束了,同课同构,却又各有特色,每个人都上出了自己的风格。开心的笑毫不掩饰地泛滥在每个人脸上。
从选课的纠结,到备课的困惑,从打破传统到创新课型,我们集思广益,竭尽全力,碰撞交流,质疑破惑,最终完美收官,短短两天,我们充分发挥了集体智慧,充分实现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精神实质。这次合作,这次探讨,是深入的碰撞,是思想的融合,更是智慧的结晶。
《白杨礼赞》作为经典散文,要想上出新意来,要想从“传统的套子”里走出一条新路上,这决不是一个人就可以轻而易举完成的,这需要团队的合作。首先说教学思路的设计,我们参阅了资料上网络上多种思路,最终决定借鉴“语文湿地”欧阳艳老师的教学设计,让学生通过把课文片段改写成诗歌这样的形式来突破理解白杨树的“不平凡”;其次在朗读设计上,大家分工找了朗读视频,找了配乐,还一起动脑设计了多种朗读形式,力求达到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以读促思,以读促写,以读促展。最后在整个教学流程的实施上,从导入到目标,从图片筛选到过渡语设计,从突出重点到突破难点,从写作指导到佳作点评,从小组交流到生生互动,大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绞尽脑汁想方法,出谋划策献智慧,真正生成了团队的备课结晶。有了这个“同课同构”的蓝本,有了这个主载体,我们似乎有了主心骨。在黄老师指导我们的集体备课时,我们的设计思路得到了肯定,黄老师鼓励我们要大胆尝试,勇于实践,黄老师的话如同一颗定心丸,让我们大胆向前走了一步。
接下来的上课环节,每个人都在原有基础上,有了灵活的操作和别具匠心的个性设计,其中郭霞老师的课堂最为出彩,在理解“礼赞”一词的设计上尤为巧妙,让人眼前一亮。在学生展示环节,教师善于引导,多元点评,佳作颇多,掌声不断。评课时,黄老师满意地说:“这才是同课同构的样态。创新的课型,还需要智慧的表达。”
“依本而教,注重朗读;创新课型,读写结合;搭建平台,多元评价。”我们在集体备课的引领下,共同朝这个方向前进。
一群人,一条心,一起拼,一定赢。这就是团队的力量。让我们共撑一支青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