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通过线上学习了有关中国家庭教育的讲座,整理总结如下,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我们经常说树大自直,等孩子大了什么都会了,首都师范大学康教授告诉我们,赫克曼的研究表明:在0至3岁时对幼儿教育进行投资,每年的回报可以达到16%左右,而3岁至4岁时投资的回报率就下降到7~10%。
我个人认为,教育孩子从小开始。抓住孩子培养关键期,从幼儿起就关注孩子教育,不要等大了才开始。我看到周围朋友,把孩子生下来,就托付给老人,自己就外出打工去了,也许当时是挣钱了,但现在想来,非常得不偿失,钱可以再挣,孩子小时最需要爸爸妈妈,错过了这个宝贵时间,就无法弥补,俊山老师和陈歌老师从事的幼儿教育是多么重要。
二、大家感觉家庭教育投入与学校教育投入哪个更重要?北师大胡教授与她的团队经过研究,得出下面的结论与建议:
对小学教育产出结果而言,家庭投入要素更重要,而对初中教育产出结果而言,学校投入要素更重要。相比学校办学条件,教师质量对中小学生平均学业成绩方差的贡献度更大;相比小学,教师质量对初中学校平均学业成绩方差的贡献度更大。
我个人理解,在小学家庭教育对孩子影响更大,初中老师和学校对孩子影响更大。
胡教授建议:调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结构,优先保障初中阶段学校教育投入。改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投入到义务教育事业.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策略水平,尤其要重视提高初中教师的教学策略水平。看来,孩子初中碰到的老师,所去的学校对孩子的一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都想要的,怎样才能真正实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胡教授带领团队研究后得出这样的总结: 学生自我教育期望是实现“望子成龙”的关键,它在家庭背景和父母教育期望对子女学业表现的影响中起着显著的中介作用。家庭社会资本只有在父母与子女具有一致的高教育期望,才能通过频繁的亲子交流、亲子陪伴进行有效传递。
我个人理解的是孩子自己想学,想要,父母提高物质条件才行,只是父母高期望,孩子自己根本不想就效果差,而且父母期望越高,孩子因为达不到而更受影响。提高孩子内动力非常重要。
四、大家都知道,不谈学习,母慈子孝,一谈学习,鸡飞狗跳,家长在辅导孩子功课时也非常累心,那么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辅导是否一定有助于孩子成绩提高呢?胡教授带领她的团队进行了专门研究,下面是研究结果:
(1)小学生学业成绩随着家长学习参与频率的增加而提高,而初中生家长学习参与频率与子女学业成绩之间呈现“倒 U"型关系。
(2)对于亲子关系较好的小学生,家长学习参与频率的增加有利于其学业成绩的提升;但对于亲子关系较差的中小学生,家长要适度控制其参与子女学习的频率,以促使子女获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3)学习自信心在中小学生家长学习参与和子女学业成绩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4)亲子关系在中小学生家长学习参与和学习自信心之间发挥调节作用,并进而对子女的学业成绩产生积极影响。建议中小学生家长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初中生家长适度控制对子女学习的参与频率,采用适合子女的学习参与方式,努力提升学习参与质量。在参与子女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鼓励式教育,提升子女的学习自信心。
五、首都师范大学徐教授分享了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的家庭教育特征和精神。徐教授讲了三个方面内容:
1.教子婴孩,教妇初来,古代高度重视对子弟的教育。徐教授引经据典,引用了很多传统文化中重视孩子教育的文本。
《戒子通录》:人生至乐莫如读书,至要不如教子,爱子莫要于能教。
《省心杂言》:广积不如教子,避祸不如省非。
《明心宝鉴》:事虽小,不做不成;子虽贤,不教不明。
民间俗语,养不教,父之过。男子失教,长大顽愚;女子失教,长大粗疏。严父出孝子,严母出巧女。春耕不好害一年,教子不好害一生。
《颜氏家训》: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教妇初来,教子婴孩。
美国波士顿的一条语录:一百年以后的今天,你现在开什么车、住什么房子,赚多少钱,都变得无关紧要。而重要的,是你如何养育孩子。
徐教授还举了很多传统文化中重视孩子教育的例子,让我们看到教育孩子的重要性。
2.爱而有教,宽猛相济。注意疼爱和管束之间的平衡.
徐教授同样给出传统文化中很多文本材料。
冯班《将死之鸣》:过严之弊,子弟顺谨者必愚,黠慧者则憨。鞭扑之下,使人不生善念。
郝培元《梅叟闲评》:树木嫩小者,不可茭去其枝。茭去太早,树便不长,亦犹少小儿童,督责太严,便无勃勃生趣也。
刘鉴《曹氏女训》:嬉戏者,儿童之常态也。虽手舞足蹈,哗笑欢呼,亦当随其兴会,不必恐吓拘束,阻其灵机。惟尊长安睡及有客在座,宜肃静耳。
赵怡《慈教碎语》:幼孩原是手舞足蹈,方有发扬气象。但事事必规之以正,俾稍绳于理法。若必令过于拘挛,岂不失其活泼之机趣?
上面可以看到,疼爱和管束平衡,宽严有度最好。
3.以身作则,以已示范,在日常生活中做好榜样。
《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论语·子路》
《宋名臣言行录》: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
上面这个小故事让我印象深刻,马生性暴躁,已经伤害了几位骑它的人,卖到别人家,也会伤害他人,马上让家人追回马,自己养马至终老。主人的这件小事足以看到心地善良,主人下面的仆人,孩子等会受得潜移默化,也差不多哪里,因为上行下效。
还有一个故事,一位富人家的女儿在家不做饭,嫁到婆家,女孩父亲与亲家说,自己的女儿在家不做饭,希望嫁到你们家也不让她做饭,对方说,从没让你女儿做饭,你家女儿只是效仿婆婆,婆婆每天都亲自做饭,你女儿也自动学会了。教育就是自己做好榜样。
通过听讲座,我再次明确:
1.教育孩子要趁早。
2.小学家庭教育更重要,初中老师的素质与学校起了很大作用。
3.望子成龙需要孩子自己对自己有高期待。
4.我们自古就重视孩子教育,但要自己做好榜样,上行下效,宽严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