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下了个决心,从今日起,我要用文字记录我眼中的九(二)班,这是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最好的陪伴方式。
可为 or 不可为
正式开学的第一天,迎接孩子们的是从早到晚马不停蹄的入学考试。不得不说,这是最好的收心技巧,对那些利用暑假静心学习的孩子而言,考到一个好的分数,绝对是莫大的褒奖;而对那些放纵了一个暑假的孩子来说,考试分数绝对不会撒谎。
几乎每场考试,都会去班里巡视几趟。除了极个别孩子因为太困或太无聊而趴台,其余孩子都在咬紧牙关、奋笔疾书。看着他们,我仿佛也回到了那些年为了梦想、为了前途而奋力拼搏的旧时光。
趴台的孩子如何处理?绝不能视而不见。孩子们心眼很灵,他时刻在试探班主任的底线。若是这次他觉察到了你对他的错误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那么下一次他会更加有恃无恐,而且最可怕的是这种风气会在班级蔓延,最终导致班风涣散。
当然,也不能过于上纲上线,首先,询问孩子趴台的理由。若是太困,那就叮嘱孩子晚上早点睡觉。正是因为这样充满温情的询问,我得知其中一个男孩子中午既不回家午休,也不在校参加午托,而是在校外就餐后随意游荡。不敢想象这样的孩子每天中午会遇到什么人,经历什么事,但我会想如果这是我的孩子,我能放心吗?答案不言而喻。当即交代这个男孩明天就在校午餐并午休,可喜的是,放学之后,就收到了他父亲的午餐与午休申请信息。很多时候,班主任也好,学科教师也罢,多问一问,或许就能妥善解决一个家庭的隐患。
有了温情的关怀,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构建便有了基础。此时,再阐明利害关系,之后小施惩戒,孩子绝对心服口服。同时,也是对班级风气的一大整肃,让每个孩子都有一条明确的底线,哪些事可为,哪些事不可为?
成长,始于承担
这两天,班级事务处于临时运转的状态。与这个班的孩子相处一年半,我太了解这个班的特点,沉闷有余,主动不足。那我该如何搅动这一潭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的池水呢?那就是让孩子们学会在主动承担中成长。
昨天来打扫卫生与分发课本的孩子,得到了班级最隆重的表扬。有了这一层铺垫,今天的卫生工作便顺理成章地要求那些昨日没有机会参与的孩子报名承担。上午,伟彦、文君高高地举起了他们的手,报名负责午饭后教室与走廊的打扫工作;下午,在劳动委员奥轩的安排下,四个男孩子默默地在众人都离开教室后伴着夕阳清扫;光兴、梓轩随我一起,在两场考试的间隙去仓库领取新的垃圾桶及劳动工具,放到卫生角摆放整齐,中午放学后还顺手带走了残破的旧垃圾桶;慧宁开始了黑板课程栏和作业栏的设计,期待明天一早去到教室时能让我眼前一亮;当我在班里“招聘”化学科代表时,张婷毫不犹豫地举手回应;接到我的委派,程敏毫不推托,即将开启班级周记第一篇的撰写工作。发现美好,记录感动,这是我初步定下的基调,也是我希望引领孩子们逐步养成的幸福之道。
教育无小事,孩子们从老师身上习得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还有经由老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为人处世之道。但愿未来一年的相处,能带出一批心怀感恩、懂得欣赏、高度自律、宽厚善良的孩子,那这样的文字记录便有了其最本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