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开篇以新几内亚的一位政治领袖提出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是白人制造出这么多货物(指现代工业制品),再运来这里?为什么我们黑人没搞出过什么名堂?”,进而用一本书的篇幅来分析地球五大洲不同的人类社会过去1.3万年的历史。
在我们印象中,对于非洲的印象是:黑人、炎热、贫穷 ... ...尤其对于贫穷这件事,大多都会认为是他们的懒惰造成的,实则呢?通过作者的数据论证,各大洲上族群之所发展成不同的历史,原因不在人,而在环境。
驱动人类历史演化的环境差异总结为四类。
第一类是自然资源方面的差异,主要指环境中可以作为食物的可供驯化的动植物资源。食物越多,能够供养的人口就越多。而且稠密的人口有利于病菌的演化,进而使这类人群对病菌更有抵抗力。因此,欧亚与美洲、非洲相比,在自然资源方面占据了明显的优势,进而导致了人口数量增加和人群生理性质的改变。
第二类是气候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差异,主要是指影响农业传播的自然条件。由于欧亚大陆的主要轴线是东西向,在同纬度的在气候和生态环境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肥沃新月地带驯化的动植物在欧亚大陆上的传播最迅速。而美洲、非洲则是南北向,地理环境南北差异之大,在某地驯化的动植物无法像在欧亚大陆上那样大面积传播发展。这种特点使得欧亚社会形态能够产生迅速的演变,从狩猎—采集社会演进至农业社会。
第三类是影响技术洲际传播的地理差异。欧亚大陆的主要轴线是东西向,没有显著的地理与生态障碍,与外界沟通较为容易,这使许多发明可以从欧亚大陆上的一个点迅速传播到同一纬度的另一个点;非洲和美洲的主要轴线是南北向,中间的撒哈拉沙漠和安第斯山脉使得其南北沟通比较困难,导致技术发明难以传播。
第四类是各大洲在面积或人口总数上的差异。面积越大、人口总数越多的洲,就会产生更多的需求,就有可能出现更多的发明家。
对于人多地少的欧洲,在自己的地盘已经内卷严重,加上各国纷争,导致更大的竞争和新发明的压力,欧洲大陆的枪炮和钢铁显然就是由这样的技术创新压力而来的,随之而来的就是拓展海外市场,以殖民的方式掠夺全世界。
这让我想到了市场营销上的一个事例,百事可乐在定位的时候,定位到了可口可乐的反面:你不是宣传自己是创始者、经典么,我就定位成年轻、活力。你的优势反倒成了你的桎梏。文明也是一样,中国的封建文明太发达了,一两千年独领风骚,所以资本主义想推翻封建主义阻力太大,新去破旧太难。所以,正如老子福祸相依的理论,西方能否就这么一直发达下去?他们引以为傲的种种能否一直支撑他们的领先?我觉得未必。中国的过去就是例子。当然,这个话题太宏大了,三言两语难以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