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教学一直都是个“老大难”问题。最近,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著名特级教师董旭午的新著《我这样教学古诗文》,应该是一本能够教学生会学、乐学和爱学古诗文,很有利于解决好这个“老大难”问题的佳作。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教学生学会融通“生活”
首先,教学生与古人的语言表达生活相融通。古人大都用单音节的词,极少用双音(及以上音节)合成词,这种用词习惯一直延续到新文化运动初始。为此,董旭午认为,翻译文言字词有个一般规律,即尽可能保留原单音词来做词根,之后再在其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近义、相关的单音词,形成今天的双音(及以上音节)合成词,如将“罗”翻译成“网罗”“罗列”等。学生一旦掌握到这个规律,他们学文言文的乐趣以及学好的信心自然就会增强了。
其次,教学生与古人的文化生活相融通。古人的文化生活包括天文、历法、科举、官制、军事、礼俗、娱乐等领域,内容十分丰富。要学好古诗文,就需要学生走进古人的文化生活,了解古人的诗情雅趣、天文气象、宗族家居、科举官制、婚嫁习俗等,这才有可能更全面而深刻地理解这篇课文的思想情感,进而正向发育乐学文言文的兴趣和自觉。
再其次,教学生与作者生活相融通。只要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了,深度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意图,就有可能真的学深悟透作者为什么非要这样而不那样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和运招用技的缘由,进而对文言文学习真产生兴趣。
最后,教学生与自己的生活积淀融通。古诗文中词类活用现象很普遍,如名词动化、形容词动化、动词名化、形容词名化、使动、意动等,学生最头疼。对此,董老师就指导他们融通自己的成语积累来学习和掌握。如,“华而不实(华、实:名词做一般动词,依次译为‘开花’和‘结实’)”,等等。这样教学,学生学起来就不再那么吃力了。
教学生学会诵读和猜读
首先,教学生学会“摇头”美诵。董老师认为,学生只有依循语句的节奏和韵律摇头晃脑地美美诵读,才会在这样的节奏和旋律中去用心品味、体会,才会真正感受到古诗文那种节奏、韵律和感觉,才会更深入地悟得文章的深意。董老师长期这样指导诵读,学生慢慢就学会了凭自己的文言语感去多读、多品、多悟,进而形成较强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有了这样的能力,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就高涨起来了,进而信心也大大增强了。
其次,教学生学会依境“猜字”。所谓“猜字”,就是在不依据注释和工具书的前提下,教师调动学生的文化积淀,从旁启发、点拨、激励、鼓励学生根据语境猜出课文中某字的意思,之后再让学生阅读注释、查阅词典之类工具书来印证。董老师总是这样教学生去大胆猜读,这不仅会牢牢夯实学生的文言基本功,更使他们一天天树起信心来,进而其自主做事能力和健全独立的人格等也一天天地得到了良好的发育。
教学生学会心智背诵
首先,教学生在梳理并把握课文思路和文脉的基础上背诵全文。如,教学《劝学》,可以先梳理全文思路——先回答为什么“学不可以已”,即学习能使人获得提升和进步;然后讲要怎么做——要善于利用外物来好好学习,而要有一个好的态度,即要积极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思路和文脉理清了,背诵也就没那么难了。
其次,教学生深入行间拎清课文语句的顺序和层次。很多经典名篇,其语言表达思路都是有着严谨的时空和逻辑顺序的。董老师认为,背诵经典一定要深度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意图,深入文字的“骨缝”,找准逻辑链条和情理挂钩,以至于好像每个字句都是自己写出来的一样。这样教学了,学生就会深透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逻辑思维路径,进而切实提高背诵效率,提升语言思维品质。
教学生学会自主积累
一是积累文言字词生活化。董老师的学生每人都有一个专门积累文言词汇的笔记本。每教学一篇古诗文,董老师都会选择8个左右文言词(课与课之间不重复),指导学生把不常见义项在词典上做好标记,并转而抄录在这个笔记本上,同时还要标记上词典的页码。平时常翻阅,考试前即温习,日久天长,学生自然就提升水平和增长能力了。
二是积累古代文化常识生活化。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官职、刑罚、祭祀、礼俗、历法等多个方面。董老师自行印发《走进古人的文化生活》这本小册子,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学习进度自觉翻阅、自主消化,就像过日子一样。
总之,《我这样教学古诗文》这本书介绍了很多如何教学生学好和会学古诗文的规律和方法,也展示了一些切实可行又很有实效的案例。笔者深信,这本书一定会获得广大同行和中学生的青睐,它的出版也将为古诗文教学的健康发展作出一份独到的贡献。
(作者系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中国教育报》2020年11月25日第10版
作者:廖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