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初步认识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在分东西的过程中理解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算式的读写方法及各部分名称。

- 难点:理解除法的意义,体会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若干、水果图片(如苹果、梨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教师提问:我们之前学习了平均分,谁能说说什么是平均分?

2.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课件:把8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

3. 引导学生用小棒动手分一分,然后请学生回答结果,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分的。

4. 教师小结:像这样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除了用我们之前学的方法,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运算方法——除法。(板书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 教学除法的含义及算式写法

- 教师再次出示刚才的问题:把8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

- 引导学生思考:“把8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个”,这种平均分的过程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 教师介绍除号:“÷”,读作“除以”。

- 教师边说边板书:8除以2等于4,写作:8÷2=4。

- 让学生齐读算式,然后提问:算式中的8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8表示要分的总数,2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4表示每份的数量。

2. 教学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 教师指着算式8÷2=4介绍:在除法算式中,8叫做被除数,÷叫做除号,2叫做除数,4叫做商。(板书各部分名称)

- 让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 巩固练习

- 课件出示:把12块糖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

- 让学生先用小棒分一分,然后列出除法算式,并说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 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算式和分法,教师进行点评。

(三)课堂练习

1.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如:圈一圈,填一填。把10个五角星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个,算式是( )。

2. 同桌之间互相出题,一个说平均分的问题,另一个列出除法算式。

(四)课堂小结

1.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学习了除法的含义,知道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还认识了除号,学会了读、写除法算式,以及知道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五)布置作业

1. 回家后,用家里的小物品(如筷子、糖果等)进行平均分的操作,并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明天和同学分享。

2. 完成练习册中关于除法初步认识的练习题。

五、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把8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4个。

8 ÷ 2 = 4

读作:8除以2等于4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