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 92 天 《中华经典十三讲》第20天
第七讲《论语》:人生教科书(4)
孔子智慧的秘密:无可无不可&圆融通慧
昨天讲到孔子是一心包万物,同时面对生活中不同的人和事,会有不同的应对之法。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智慧去灵活的处理好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白“对境智”与“根本智”这两个概念。
对境智,是指只有在特定环境下才有效的东西。一旦离开了特定的环境,这个东西就失去效用。
比如国家与国家之间不同的制度与操作、中医与西医之间各自的标准与方法等,都是可以互通有无,相互借鉴,而非单纯的以自己的角度去打压评判其它。
(如果有相通的地方,是指在抽象的理念和价值层面,也不是在具体的制度操作层面)
根本智,是指超越某些特定环境的制约,而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智慧。
这两个概念很好的解释了“知识”不等于“智慧”。
知识和公式,限定了特定的条件和假设,一旦离开这些条件和假设,道理也不复存在。就如高学历的人生活技能不一定强,而生活技能强的人,学历不一定高。
当“高知”明白了这两个概念,便懂得了谦卑和自我反省的精神。
所以,我们不但要海纳百川,善于学习他人优点,也要能结合自己的实际,为我们所用。而不是只有简单的模仿和照搬。
其次,在开启根本智时要了解,对境智学习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心灵的开发,打开自己的智慧。让自己如面镜子一样,里面不被任何东西覆盖和僵化,外景则来什么就能清楚的照出来什么。
对境智更多体现的是人生的加法,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各种知识,实现对某些特定道理的掌握。
但根本智的开启,却是做好人生的减法,需要不断的减去心灵上的灰尘,让自己的心灵空灵而不被外在的东西所粘附,这个时候才有灵活处理事情的能力,才能不被特定环境的小道理所拘束。
(根本智很好的做法:通过修静,让自己的身心合一,进而达到养神、养生和开智)
感悟:
大到国家:YQ当下,大家说的最多的是,什么时候才能像国外那样完全放开?细想的话,中国之所以不能如此做,最基本的我们大环境便不同。
中国人口基数大,且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而老人大多有基础病,另外,中国人口密集,与国外的开车走半天不见一个人影的情况怎能一样?!
小到个人:身边优秀的人很多,我们可以学习、对标,但也要有自己的思考与特点,毕竟每个人的经历不同,认知不同,环境不同。不能生搬硬套,以防受伤。
最近来回起伏的心性,也在提醒自己:静心的练习,要提上日程了。做不到静态,那便做动态;做不到1~2小时一次,那便将它融入生活空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