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其是认识的高级形式。思维不同于感觉、知觉和记忆。感觉、知觉是直接接受外界的刺激输入,并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初级的加工。记忆是对输入的刺激进行编码、存储、提取的过程。而思维则是对输入的刺激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当然,思维离不开感觉、知觉、记忆活动所提供的信息。
思维包括:概括性、间接性和对经验的改组等相关特征。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人们的认识水平越高,对事物的概括水平也会越高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认识。思维认识的领域要比感知觉认识的领域更广阔和深刻。思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它常指向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这需要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进行更新和改组。思维活动常是由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的,并表现为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二、思维的种类
思维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1、根据思维任务的性质、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分类,思维可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直观动作思维又称实践思维,解决问题的方式依赖于实际的动作。形象思维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当人们对理论性质的任务,并要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来解决问题时,此时的思维称为逻辑思维。
2、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叫做经验思维。理论思维是根据科学的概念和论断,判断某一事物,解决某一问题。
3、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直觉思维是人们在面临新问题、新事物和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做出判断的思维活动。分析思维即逻辑思维,它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经过逐步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做出合理的结论。
4、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辐合思维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发散思维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发散思维在解决问题时,可产生多种答案、结论和假说,但哪种最优,则须要不断检验。
5、常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常规性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该思维创造性水平低,对原有知识不需要进行明显的改组。创造性思维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可以说,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