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在导师班群里抛出了一个困扰我一段时间的问题,请求群里的家人们指点。何其幸哉,我得到了家人们的倾心指导,尤其是王永春老师的详细、全面、周到的指导流程,再次树立天花板指导的典范,我敢打赌,不用加工变化,直接拿来用就能出奇效。
我把这次的问题和大家的指导记录下来,以便自己(或者有需要的学友们)随时查阅。
问题:我有个小问题,想听听家人们的意见,特别希望能得到王永春老师的指导!
我闺女十岁了,她见到我,经常开口就说“妈妈,我想吃饼干”“我想吃巧克力”“我想吃方便面”……等等等等,几乎都是要吃的。我呢,从小养成了节约的习惯,不是太爽快花钱,很多时候闺女要求买的是垃圾食品,我不想给她买,所以我同意给闺女买的时候很少,老公买的时候相对多一些。我就想,这孩子是怎么啦?是太缺了吗?缺什么呢?好像永远也满足不了口欲,我是不是该适当满足孩子,不能让她一直缺下去?可是,如果每次孩子提要求都满足,会不会让她觉得得来太容易,不用自己付出什么努力就可获得,怕对她影响不好,而且垃圾食品或零食吃多了确实不好,明显影响她吃饭的胃口,影响她身体成长。
除了要吃的,闺女也经常像个小孩似的往我身上攀,求抱抱。尤其是看到弟弟和我们亲昵互动后,她也想效仿。在闺女小的时候我对闺女确实缺了抱抱,学习后注重肢体语言先行,增加了很多和闺女的亲昵动作,不过好像闺女还是没得到满足。
我内心挺纠结的,自己也没太理得清应对思路,特向家人们求助。
感激不尽!
大明老师:第一个,偶尔去超市,给她100块钱,让她随便买。第二个,你见了闺女后多主动抱她,比她还夸张些。
刘保玲老师:下午好,谢谢;院长的长幼有序多给闺女(老大姐姐)亲昵……让爱再溢满给弟弟。
钱江英老师:KK学友,新年好呀!
看了你的信息,我分享一下我的个人感受,你看看能否帮得到你哈。
首先,我家孩子跟你的同龄,孩子也吃零食,而且我发现好吃的零食,也会主动给孩子买,如果买不到,就去某宝买。这个过程让孩子参与进来,孩子体会到了满满的,来自妈妈的爱。
其次,在孩子幼儿园时,我给她买了专门的小柜子,让她自己存放保管自己的零食,而且由她支配自己的零食什么时候吃,吃多少。上小学后,我也跟着孩子一起成长了,我学会了看零食配料表,会带着孩子一起看,大致告诉她哪些是健康的成分,哪些不健康的成分需要规避。所以,一旦养成习惯了,她都明白会先看看配料表。即使是遇到学校小卖部的不健康零食,看看成分,基本上不买了。或者说,同学们大多数都吃过了,她想尝尝,也未尝不可的。灵活掌握就好。
我家孩子正常吃零食,没有影响胃口或身体发育等[偷笑]。
第三,孩子零食管理,就好比手机管理是一样,参照提升孩子自己管理手机的能力,具体方法参照手机管理或者游戏管理流程,院长讲过。当你的起心动念是愿意让孩子吃零食的时候,她这个行为会有所缓和,提防自己的包子味儿。
第四,你再看看自己发的信息哈,其实你自己也发现孩子有未被满足的心理需求。院长曾经说过,当一个人有内心有匮乏感时,就会产生各种欲望,比如金钱欲等,《人民的名义》里那个把贪污受贿的钱全部存在在一间屋子,却分文未动的官员。
这部分,还是请高人帮忙指点哈。
就像你倒数第二段点题一样,具体做法参照院长讲的多子女教养。闺女模仿弟弟,找你们亲昵。个人看法是,闺女有未被满足的爱的需求,给足闺女满满的,持续恒定的爱,闺女需要大杯子装爱。
王永春老师:你说的这件事儿,其实比较重要的部分你已经看到了,但是,解决起来好像又没有那么容易,所以,你需要一些参考资料,那么参考资料,包括你在实操班的笔记,导师班的笔记,然后,我再帮你补充这两本儿书。
这两本儿书你不着急买,你就把它点开,然后你来听就行。每一本儿书大概会讲40分钟左右。
第一本儿书名字叫《学会吃饭》,那么它里边儿有一个故事可以帮到咱们,是说有一些人,他可能会有暴饮暴食的习惯,或者说,他总是会把自己吃撑,但是,又觉得有很多的需要没有被满足,然后总觉得,好像,自己这个人不幸福,然后后来,通过一点点的改变,这个人整个儿的精神面貌就变了。
那么他的改变是什么?就是他把每一次吃饭当成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当成一个享受生活的事情开始做,从吃第一口饭开始,第一口饭放到嘴里,然后就很认真的去嚼,很认真的去体会,这一口饭是什么滋味,它是什么质感。我嚼第一口的时候,和我嚼第十口的时候,它是不是有些不一样?
于是这样做下来之后,这一顿饭吃下来,比他之前吃的量少了很多,但是吃完饭之后,整个人的这种愉悦感和满足感就特别特别的充分,而且这个人整个儿的身体状况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那么第二本儿书,是一个很著名的心理学家,叫李松蔚老师,他写的他这个里边儿,也有一个很类似的故事。
说有一个姑娘,她觉得她自己这个暴饮暴食的习惯很不好,她特别想改,可是,改起来特别特别难,特别特别郁闷,然后,她就来找李老师,然后李老师说,你看你能不能这样,既然你之前已经做了很多的努力了,那我们就不妨先让自己歇一歇,你,先在一周当中找一天找一对儿,然后就比如说周五晚上,你可能是这一周最开心的时候,那么你就在这个时候,你去吃一点儿你真正喜欢的东西。
然后这个姑娘第一周没有找到,第二周也没有找到。到第三周,她就给这个李老师回了一封信,她说,李老师,我找到了我喜欢吃的东西了。我这次和朋友约了一顿饭,和我的好朋友,然后一一起去吃了一顿儿,我们都觉得很好的美食,然后我就觉得我吃完这顿儿饭之后,我就不太想时不时的吃其他东西了,我就发现我的饭量好像就下来了,因为我不需要吃那么多东西了。
而且,这个姑娘还说,她说我现在好像看到街上有一些跟我差不多的,有一点儿就是比较丰满的,这个小姐姐,她们虽然不是那么的瘦,但是她们也可以把自己打扮的很好看,她她们的样子看起来也特别可爱,而且她们也都是很开心的样子,我觉得我也可可以和她们一样。
所以,你听完这两个故事,你就知道,就是孩子他吃东西,可能不仅仅是为了那一点儿东西,他的背后有很多很多的需求,然后这个需求,其实都未必是这个孩子他自己知道的,你就像第二个故事里边儿,他在最初他并不知道吃东西以及吃很多东西,对于他来讲到底意味着什么。
那咱们现在作为听故事的人,作为旁观者,咱们是不是能看的比较清楚,那咱们看清楚了这些之后,你接下来这件事儿做起来就会比较的容易一些了。
你看刚才大明、保玲、江英三位老师给你提的那些建议,是不是和这些做法都挺异曲同工的?
那么你接下来做的时候,首先咱们可能有必要和孩子比较认真的讨论一下,十岁的孩子是可以讨论了,比较认真的讨论一下,就是比如说你这次想吃这个方便面,你能不能给妈妈讲讲,这个方便面它到底怎么好吃,它你吃它的时候你有什么好的感受,是它的味道好,还是说它的那个脆脆的质感好,还是说它当中的某一个那个调料你特别喜欢,还是说它泡出来那个样子你更喜欢?
接着咱们还可以问问孩子,那你觉得你吃方便面的时候,你的这个幸福感,你如果给自己打个分儿的话,你吃之前是几分儿,你吃了之后又是几分儿?这个变化有多大,你能不能给妈妈讲讲?
大概率孩子会告诉你,他可能很好吃,然后你要打分儿的话,那他肯定是吃之前会有一个分儿,然后吃了之后,他的这个幸福感肯定会提升,是,不管他是提升了一分儿还是两分儿都没关系,咱们可以接着就和孩子说,那妈妈知道了这个方便面能帮助我的宝贝提升幸福感。那妈妈觉得买它还是挺值得的。
接下来,咱们就可以和孩子继续商量了,那你觉得从现在开始,这两周或者一个月,你觉得你需要总共用几盒儿方便面来提升你的幸福感?
这个数量是你和孩子要商量的,一方面你要回过头去看一看,从今天往前,前一个月孩子大概吃了多少,然后,再听听孩子他的需求,如果你前边儿一个月,你总共他每一次找你,要你同意了之后,或者说包括孩子爸爸同意了之后,你们俩加一块儿,假设,你们买了十个,然后现在孩子他掐指一算,他觉得,我可能需要八个,那你怎么办?你是不是就可以告诉孩子你说。你说要八个,但是妈妈觉得还是应该再有个备份,万一八个不够?那咱们买十个,好不好?然后接着再用刚才大明说的那个方法。宝贝儿,你知道十个方便面总共多少钱吗?你原来注意过吗?不管孩子之前注意过没有,咱们现在就立刻马上带着十份方便面的钱去超市。
到了超市我们可以临时看价钱,对,临时看价钱,然后,我们是不是还可以问问孩子,你那你这十个你是准备都买成一样的,你还是说组合一下,买一些不同口味的,甚至是不同厂家的,然后假设,假设孩子说他挑了两种或者三种,你看一看,在孩子挑的这些东西的价格的基础上,你再给他加几块钱的。一个余量,然后你让他来统筹安排,也就是说他之前挑了一轮儿了,但是最后实施的这个权利你仍然给他,而且你给他一点点的余量,对于一个十岁的孩子几块钱的余量,那应该也是肉眼可见的了。
然后就在这些预算的基础上,由孩子自己来选,他自己做决定,他自己拿一个小筐,拿这十个方便面,然后到收银台去结账,结了账之后,要让他自己拎回家,然后找一个,就像刚才江英说的,找一个专门儿属于他的小柜子也好,小箱子也好,由他自己放下来,在接下来的两周或者接下来的一个月,反正是你们商量好的,这个时间段之内,就由他自己来支配,他愿意一天把它都吃了,你也不用管,他愿意留到最后一天,我一直看着,我自己有一个宝藏,你也不用管。
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教了孩子好几件事儿,对吧?我们教给了孩子要首先感受自己的需求,然后要把自己的需求表达出来,然后还要把它量化,量化了之后,我们还要做计划,我们还要做预算,然后我们做了计划,做了预算之后,我们在超市看的时候,我们还要根据超市它的这个货架上的那个商品的价格,我们临时还可以做一个调整,那你临时调整这件事儿对于孩子来讲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孩子,他就是在学会如何更好的花钱。
然后他把这些东西买回来之后,这这一堆儿东西,在一定的时间内,这就是由他来支配的,那你说孩子他是不是就有了他的一些一个范围内一些物品上的这个支配权,然后孩子他是不是接下来他这个东西怎么用,他是不是得自己去计划,他要让自自己在用这些东西的过程当中,能让自己更开心,如果他这次真的是一天就吃完了,那剩下的多少天就没有吃的了,那他是不是得自己想办法忍一忍。
进一步再说,你说孩子一次性的跟你提了一个要求,然后你和孩子做了一个计划,他一次性的可以得到十盒方便面,这个是一个状态,另外一个状态就是孩子没有计划,他要时不时的,他要经常性的想办法来找你,伸手来要,来讨这个方便面,他要跟你至少讨十回,那你说这两种状态对于孩,对于咱们培养孩子的配得感,培养孩子的价值感,培养孩子的自尊和自信,你觉得哪个状态好?是不是挺显而易见的?
然后,你还提到了一个比较不那么显眼的部分,就是说你可能对这个钱可能计划的比较紧,就是不管你之前的预算到底是多少,你接下来和孩子做这件事儿的时候,你的总预算的上限,你不用突破你原来的状态,咱们刚才是说了,你回头看你上一个月,你实际的支出是多少,那么你接下来的支出就仍然可以维持上个月的水平,不需要你多花钱,好吗?然后至于就是说你对这个金钱怎么看,以及孩子爸爸对金钱怎么看,以及你们两个宠孩子的这个不同,你们俩慢慢儿的再想办法再沟通,两个人再磨合,这个是需要智慧的,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但是在磨合的过程当中,你一定要知道,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你和孩子爸爸,你们俩是两个人,你不能想办法让他所有的大事儿小事儿都听你的,然后把他变成你这个人的复制品,也就是说爸爸妈妈应该是不一样的两个人,然后这样的话,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这两个人才能相互配合,孩子才能学到更多东西,千万不要把爸爸妈妈变成一个人乘以2,那样儿的话,那孩子学到的东西反而是少的。
接下来再说就是你提到的第二个部分,就是孩子看到弟弟和爸爸妈妈更亲的动作,然后,孩子他也会提需求,然后孩子也会主动的来找妈妈,要求抱抱,实话说我看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我的心里其实是有一点儿,咯噔一下儿。
就是一个小女孩儿十岁,然后还要找妈妈,还要求抱抱,你说咱们在课上讲的,那三种姿态,就是两个人一个站在凳子上,然后一个在下边儿蹲着,另外一个场景,两个人是平等的站着,然后还有一个场景是一个人伸手向上,好像在祈求什么,那你觉得孩子这个状态跟这三种情形当中的哪一种有点儿像?
这个当中就是求的这件事儿怎么解决,你自己下来想办法,仔细看咱们导师班的笔记,你一定能找到适合你的办法的,然后,我在这儿说一些相对好操作的一些更具体的做法。
和前边儿第一件事儿的方法其实是有相似的地方,我们要先帮孩子把她的这个感受的这个敏感程度建立起来。就比如说,假设她今天晚上又来找你,求抱抱又来往你身上攀,那么你在安顿好弟弟的同时,你就直接把她抱在怀里,你就用你的手拍拍他的肩膀,然后拍拍他的后背,然后再拍拍他的胳膊。一边儿拍一边儿问他妈妈,现在的拍的这个力度你有感觉吗?妈妈现在拍你的这个速度你有感觉吗?好好儿体会,现在妈妈要变了,然后你的手上这个力度更轻一点儿,更重一点儿,你要有变化,然后你这个手在他的身上的不同的位置,你要有变化,更进一步说,你的手指的动作,你要有微小的变化,你这只是轻轻的拍,你还是说要抚摸一下儿,你还是说你稍微有点儿淘气,你要挠一挠它,你都是要有变化的。
然后在这个变化的过程当中,你让孩子一边闭着眼睛去享受,闭着眼睛去体会,你还要要求孩子要说出来,就把这个事当成一个游戏,妈妈现在这个时候在干嘛?你说准了,那妈妈接着做下一种,如果说不准的话,那我可就要挠你了,我就要咯吱你了。
就是我们把孩子发起的这个和妈妈的亲密的动作变成一个游戏,变成踏踏实实的增进母女关系的一件事情来做,这件事可不是你的负担,对吧?这是你特别特别幸福的一件事儿,有这么一个好闺女还跟你那么亲,你这要一般来讲,你得幸福成什么样,对吧?
然后,你在做这些事儿的时候,你还可以和孩子做个约定,或者今天,或者明天,要不你和妈妈一块儿洗个澡,然后,当你带着女儿洗澡的时候,你就可以帮她,比如说搓泡泡,那么就是你就可以体会这个泡泡儿,你拿到手里,然后搓在孩子的脖子上,搓在她的后背上,搓在她的胳膊上,你看看她的感受,你看看她的小眼神儿有没有不一样。是吧?然后你给他搓完了之后,转过身来,你也让他帮你搓,那这是不是就很好的增进了母女之间的感情?然后是不是我们也在教会孩子有很多的事情并不是单方向的,就是你希望妈妈抱,那你同时也可以抱妈妈,你希望妈妈给你温暖,那你是不是也同时在温暖妈妈?
当孩子知道,就是有很多的事情,并不是我单方面在索取,我只是希望做一件事儿,和妈妈共同做一件事儿,而且做这件事儿的时候我也很开心,妈妈也很开心,我也能得到很多东西,妈妈也能得到很多东西。那下一步孩子再做的时候,他是不是就不是那种别人有我也有的那种状态了,孩子也就不会去求这些东西了,那下次孩子大概率就是要和你商量,妈妈你现在有空没有,你要有空,咱们俩再做咱们俩之间的那个高兴事儿,是不是你们俩的心灵契约就建立起来了?
如果你和闺女之间的心灵契约能建立起来,那么下一步你是不是就可以帮助这两个孩子,一个十岁,一个五岁来建立姐弟之间的心灵契约了?十岁的孩子,对于五岁的弟弟来讲,她是不是已经开始在某些事情上在照顾弟弟?那么弟弟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在有些事情上,在某些时候也是尊重姐姐的?这两个点你是不是必须要鼓励,而且你必须要引导?
那么你鼓励和引导两个孩子开始做这些事情,而且做的越来越好的过程当中,你是不是就能看到这姐弟两个人之间的互动,也是在给两个孩子同时互相滋养,也就是说姐姐在和弟弟的互动的过程当中,她能收获成就感,她能收获尊重。那么弟弟在和姐姐互动的过程当中,弟弟是不是也能从姐姐那儿得到关心,也能把姐姐当成榜样来学习一些东西?
当两个孩子能够互相滋养的时候,你是不是就可以短时间内暂时可以歇一歇了,你能够歇的时间更长一点,那你整个这个人的状态是不是也能变得更好?你是不是就有更多的时间可以思考,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照顾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照顾你们俩的夫妻关系?
说到这儿,你是不是就发现我们又引入了新的内容,你是要作为领导者来引导孩子领、引导两个孩子来学会他们俩之间的有效的、有意义的高效的互动,是吧?你是作为一个领导者,作为一个将军在排兵布阵,还记得院长说的这个词儿吧?你是要把全家人的能量都调动起来,让全家人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还能互相之间相互滋养。
那么当你排兵布阵的时候,你把孩子的爸爸放到什么位置,这个因为我不了解情况,我不能说太多,你肯定是可以有你的安排的,然后在这儿,我只提醒一件事儿,这一件事儿,可能现在还早,但是你从现在开始,你要预备了。
就是这个小姑娘已经十岁了,说话再过两三年就到青春期了,就快发育了,那么孩子一旦开始发育,那么,姑娘和爸爸之间的这个躯体上的接触,这种躯体上的拥抱,我们大家就必须要小心了。所以在孩子发育之前,你一定要学会和姑娘拥抱,让他爸爸要往外撤,好吗基本上就是这些,你先看看,然后你觉得不够的,咱们回头再补充,我这边儿来了一个电话。
(补充一句:非常感谢王老师提出这点,我自己没有意识到的,非常及时,早做防备,没有后患。)
(王老师后来又做了补充,这个补充真正说到我心坎里了,实在太对我闺女的症啦!)
我刚刚想到一个细节,赶快来补充一下。
这件事儿可以你自己先做,然后也可以你和孩子爸爸一块儿商量好,你们俩一起来做。两个大人设计一套,从零岁到十岁,或者说再扩展一下到15岁、16岁不同方式的抱抱。
比如说零岁是怎么样抱孩子的,现在你肯定是抱不动了,是,但是你可以用一个他的小玩具,或者用一个什么来演示一下,然后,来试一下,看看是不是还可以用零岁的方式来抱,然后,抱抱老大,抱抱老二,让两个孩子都说说什么体会,妈妈现在或者爸爸现在如果用零岁的方式抱你,你有什么感觉?大概率孩子会说不舒服是吧?
那么这个孩子知道了不舒服,多练几回,他就会有什么感觉,孩子可能就会知道。我现在长大了,我没有办法再用零岁的那个状态,或者用一岁的那个状态再来让妈妈来抱我了,如果那样,就算妈妈做到了,我也不舒服。所以,这样的话,孩子他下次再撒娇的时候,他可能就会能够更客观,而不是说完完全全的只想着把自己当成一个小小孩儿,只顾和你撒娇,不想别的。
然后这当中,重点是五岁的抱抱和十岁的抱抱,你们俩一定要多用心,这两种方式一定要不一样。不一样了之后,然后你最近要经常性的用五岁的方式来多抱抱闺女。然后特别认真的问问孩子,用五岁的方式抱弟弟是这个样子的,那妈妈也用五岁的方式来抱你,你现在是什么感觉?跟妈妈好好说说,你希望妈妈在朝哪个方向做做调整?不管孩子说什么,我们就都听着就好了。
然后,这个部分做完了之后,再多花一些时间,用十岁的方式,你来多抱抱闺女,然后,用这个方式再问问孩子,你现在的体会是什么,然后,当然你还要用十岁的方式来时不时的抱抱儿子,问问孩子,你现在有什么想法,如果妈妈现在就用十岁的方式抱你,你现在有什么感受,不排除孩子就说我想快点长大。
当然了,如果你们俩能够设计的更细致一点儿,那还可以,从零岁到16岁,要分成妈妈的抱抱和爸爸的抱抱。
如果这个游戏能玩儿下去,也能玩儿的很开心之后,那还可以再好好儿的设计一下儿,姐弟之间有多少种方式?姐弟之间怎么表达不同的感受,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你们姐弟两个有空好好儿设计一下儿。
就是我们可以把这种方式变成全家的一个游戏,变成全家的一个心灵契约,变成全家增进相互之间的关系,表达爱的一种方式。这个事儿,你不用太着急,慢慢儿来,给自己一点儿时间,你知道这个方向,这个思路就行了,你肯定会有很多很多的办法的。
好啦,补充完毕。
真正的后续是你用了新方法,调整之后,你的新发现,孩子们的新变化,我们大家都期待着,到时候你过来讲讲。
(我把后面王老师补充的语音放给老公听,他竟然安安静静听完了,可见他对王老师的认可!我们下班回到家马上实践,用了五岁抱和十岁抱,俩孩子都很开心,闺女也不再像个小小孩一样,一味要求五岁抱,而是享受了十岁抱。再次证明,照搬王老师的指导方法就能出奇效!)
真的很感激王老师这么手把手地教!我一定好好实践,后续来向大家进行成果汇报。
向王老师学习,学习她的大爱无私,乐于分享;学习她的好学乐学,厚积薄发;学习她的用心用情,温和沉稳。王老师,既是我的学友、同伴、家人,也是我的领路人。
同时感谢大明老师、刘保玲老师和钱江英老师的指导!
感恩,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