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旅行》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的第三课,在泉州试行的教科版安排在了四年级上册。此次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下册的学生。本课的内容上与之前的课程并无衔接,内容上涉及消化系统。指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消化器官,懂得消化器官的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学生健康生活与成长十分重要。食物的消化,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说熟悉是因为我们每天都要吃大量的食物,但到底哪些器官参与了食物的消化,它们在消化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对学生来说是很含糊的,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我采用了模拟实验、资料讲解等方法展开本课教学。
这节课的重难点主要围绕着消化器官的顺序、作用和特征展开的。本节课创造了饼干先生旅行日记的情景,让孩子们系统地了解消化系统,知道其特征和作用。课的开始,我设置了一个吃饼干的情景,引导学生猜测饼干在人体内的旅行路径,其次根据饼干先生给我们的日记提示,让学生通过收集文字图片资料来探究消化器官的作用特征。消化器官除了图之外,不可能有实物提供给学生,如何让学生的主观判断变为可以客观研究的实体呢?为此,我设计了演示、体验活动:用软塑料管模拟食道,用气球模拟胃,还借用卷尺让学生感受小肠和大肠的长度。学生有了比较贴近实际的体验。还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学习任务——竞聘小导游,这一环节我细分为4个小活动:
1、阅读日记找出消化器官及其作用和特征。在这里我运用到的技术是希沃白板以及麻吉星投票,投票结果一目了然,能立马知道学生初读日记掌握到的情况。
2、在同桌之间角色互换轮流介绍站点之前,我亮出了评分标准,在这一活动中我运用的技术是希沃白板和麻吉星倒计时,涉及的微能力点是A11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量规能清晰地描述评价目标要求,继而准确地引导学生学习,在使用量规前应提前公布量规,与学生一起学习量规,这样学生能更准确地理解学习评价要求。
3、参聘人员的选择上我采用麻吉星抢权加挑人两种方式。挑人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每一个人都有被抽中的可能,不想上台丢脸就好好准备,同桌之间充分讨论,抢权的目的是给一些想展示自己的同学机会。
4、在参聘人员展示时,底下的观众们会觉得没被抽中就可以放松了。这时,我就要让他们转换角色,从观众变成评委,给他们每人一张评分表,认真倾听每一个应聘者的介绍,根据评分表给他们打分,最后通过麻吉星投票,将票投给评分最高的导游,选出最佳导游。在这里,我涉及的微能力点是B9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在互评的时候使用量规,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自评或互评的能力。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欣赏和学习他人的长处。
听完这节课,可能很多老师会觉得这节课有点像语文课,因为里面涉及科学科普文。其实是一节跨学科学习活动课,“跨学科学习”是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科观念以及跨学科观念,解决真实问题的学习取向与学习活动,跨学科学习活动可以整合与拓展学生的经验,加强不同学科间的知识联系,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意识,思维与能力。
不知之处:
1、在竞聘小导游环节,阅读日记找出消化器官及其作用和特征时,我采用投票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反馈自己一共找到了几个站点。从图1的学生反馈结果来看,找到1个的有9人(占18%)、2个的有3人(占6%)、3个的有7人(占14%)、4个的有6人(占12%)、5个的有18人(占35%)、6个的有5人(占10%)、7个的有3人(占6%)。也就是说,38%的学生还没有找出一半,仅有16%的学生基本找全。数据可以反应出这个班的学生文本阅读能力偏弱,而当时我只请了两名学生来阐述(一个仅找到1个站点,另一个找到7个站点),听完找到7个站点的学生阐述后我给了点时间让学生重新修改,补上自己遗漏的部分。巡视时,发现大多数学生没有立刻都变得清晰,还是有点懵懂。在这里其实可以带着全班同学一起阅读一遍,可能效果会更好。
2、在总结部分,由于时间的关系把展示人体解剖软件的环节省略了,以至于学生没有得到更直观形象的体验蛮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