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字,会写“一同、柱子”等11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重点:
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字,会写“一同、柱子”等11个词语。
教学难点:
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孩子们我们来玩一个比一比的游戏,怎么样?看(出示两条鱼。一条长,一条胖)第一个问题:哪条鱼长?
第二个问题:哪条鱼胖?
第三个问题:哪条鱼重?
2.师:谁长谁胖一眼就看出来了,可是谁重却很难判断,有没有办法知道谁重一些?我有一个办法,看(出示人手拎鱼的图片)我把鱼拿起来,拈量一下就能感受到谁更重了,这个字慢慢地演变,就变成了一个汉字,一起读——称。
注意后鼻音,所以,最早这个字就表示用手去拎拎这个物体,感受一下它的重理,就是称重的意思。
3.可是,怎样才能知道这两条鱼具体有多重呢?你们有什么办法?(生说有秤来称)
师:看,这是以前刘老师小时候用的秤,叫杆秤(出示图片),它由一条很长的秤杆(一起读),所以叫杆秤,这里还有放东西的地方叫秤盘,计算重量的东西叫秤砣。大家看,把东西放进秤盘,移动秤砣,达到平衡的时候,就能知道这东西多重了。所以,秤字有一个“平”字。
4.看到这两个字(秤 称)秤,表示一个工具,称,表示一个动作。
5.看课题上,要填哪个字呢?(称)和老师一起写,读课题。
曹冲要称谁的重量?(大象)那他是怎么称的呢?我们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人物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学生自由读,难读的句子再读给同学听,并互相教一教)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注意读好问句,长句子。
3.想一想,课文都讲了哪些人?曹冲、曹操、官员。师介绍曹操,东汉末年,天下三分,曹操就是当时魏国的一个领袖,他不仅是一个军事家、政治家,还是个伟大的文学家。那曹操与曹冲是什么关系呢?(父子)你从哪知道的?
4.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除了有他俩,还有谁?(官员)还有其他人,统称为“随行人员”,有负责牵出大象的,饲养大象的——叫饲养员,课文中还提到有船,在船上工作的人,我们称为“船员”,“员”就表示有特殊身份的一类人。
三、感受大象的大
1.他们看到了一头怎样的大象呢?(出示图片和文字)填一填。
大象的()(),真像()
2.我们一起读出大象的大。
3.看到这么大的象,这些官员可能会说什么?你一言我一语,围绕一个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叫“议论”,议论要说话,都有言字旁。
4.都有一个共同的话题:到底有多重呢?读出很想知道多重的感觉。
四、感受两种称象的方法。
1.曹操也很想知道,我们来进行分角色朗读。我是曹操,谁来当官员一、官员二。
2.还有一种称象的办法,是谁想出来的?他是怎么称象的呢?请你读第四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出示)齐读。根据这段话,你能把这些内容排排序吗?再用上“先……再……然后……”连起来说一说,先自己说,同桌之间互相说,说错了要教一教。指名说,评一评。(是否用上连接词,是否说清楚了称象的过程,声音是否响亮?)
3.官员的办法和曹冲的办法谁的好呢?除此之外,你们有没有别的办法?小组讨论一下。
五、书写生字。
1.观察“称 秤、柱、杆”这四生字,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还有哪些细节要提醒的?小组讨论一下。
2.师范写,生写,评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