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人】罗春燕
【书籍打卡次数】9
【章节】第五章《地理教学的多元评价方法》
【书籍摘要】1.教育评价不能再盲目追求学生的成绩高低、结果好坏与结论对错,而是要着重揭 示学生在面临问题时做了什么,做到什么程度,还可以继续做什么,所做的与学生所 思考的是否保持一致等。只有当评价针对学生的发展变化与进阶水平时,才能更好地 保障深度学习的评价真正发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因此,教学评价方式应该是多元智能 的,以表现性、形成性、诊断性、引导性评价为主。
2.莉 ·斯特恩 (Julie Stern) 提出四大教学评价原则:①迁移是最终目标;②错误 很重要;③评价是为了发展;④反馈应贯穿始终。
3.当学生关注使用有效学习策略而不是获得小组奖 励时,他们会学习得更好。事实上,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精彩表现而获得的自我 效能感本身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奖励。
4.地理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学会迁移——获得解决真实世界中地理问题的能力(地理 学科核心素养之核心)。问题解决能力评价是 指通过收集、分析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应用知识和技能的信息,对学生的问题解决 能力做出的价值判断。
5.地理模拟试题的命题依据主要有:①课程标准;②中国高考评价体系;③地理学 科特性;④学生认知规律;⑤教育测量理论。具体如图5.2-1所示。
6.好的地理试题应该具有情境真实、信息有效、问题精炼、学科思维、逻辑表达等 特质(图5.2-3)。
7.(1)试题编制的五条戒律。
①一定不要在材料和题干中使用晦涩的语言。
②一定不要在试题中使用模棱两可的陈述。
③一定不要在无意中给学生提供做出正确回答的线索(与知识、技能无关的)。
④一定不要在试题中使用复杂的句型。
⑤一定不要使用超纲的词汇。
(2)命制选择题的指导方针。
①题干应该由一个独立的问题组成(较长的题干和简洁的选项所组成的测验题比 内容不足的题干和冗长的选项所组成的测验题有效得多)。
②题干不要使用否定句(万一要用必须突出显示否定词)。
③不要让备选项的长度透露出正确答案的线索(实在做不到的话,要使两个选项 的长度大约相同)。
④随机安排正确选项在备选项中的位置(尽量使得每个选项作为正确答案的概率 大体相同)。
⑤一 定不要使用“以上选项都正确”这样的选项,但是可以使用“以上全不符 合”的选项来增加题目的难度(谨慎使用)。
(3)命制问答题的指导方针。
①向学生指明答案的展开程度。
②设计的主观题中,要明确描述学生的任务。
③向学生说明每道题目需要花费的大致时间以及每道题目的分值。
④避免出现选做题。
⑤事先通过打腹稿或实际写作的方式评判题目的质量。
8.(3)如何设计体现能力和素养的创新问题?
①设问要求:围绕主题,难易层次,切口较小,设问新颖,避套模板。
②设问题型:尽可能多样,有特征描述题、原因分析题、区位评价题、措施列举 题、影响阐述题等。
③设问句型:行为动词+中心词(论述的对象)+限定词(时间、区域、性质 等)+内容回答词。例如“分析于都县柑橘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8分)”,行为动词 “分析”是方法限定,“于都县”是区域限定,“柑橘生长”是主题内容限定,“有利自 然条件”是结论限定。
常用的行为动词是分析、说明、指出、简述、推测、提出、解释或做出解释、描 述、阐述、确定、判断、自拟结论并予以论证等。
④设问角度:
I. 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区域综合
【读书感悟】以前尝试进行原创命题时,看到材料无从下手;去市里参加原创题培训,专家讲的也特别空洞无趣,没有实操性。今天看完这两节,感受顶层专家剖析问题的清晰;每个环节分析的特别的透彻;又用大量的习题来佐证;看完就有想尝试命题的冲动。如果能够从一段材料到一道题的生成过程进行逐步分析,效果就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