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沟通的方式
现在人与人之间的联接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普遍:电话、微信、短信、QQ、钉钉、面谈这些都是非常普遍的方式。但是它们又各有利弊。
作为中学教师而言,我们每天的事情特别多,特别琐碎,所以我们的沟通需要得到家长的及时反馈。
(一)电话常沟通
在诸多方式当中,我最推崇的是电话沟通。因为它直接了当,能够第一时间感知到家长对于你所反馈情况的态度、反应,便于老师直接判断,好进入下一环节。但是它也有弊端,它需要一整块时间,与家长交流就是在聊天,也许很快从A事件引到B事件,又到CDEFG等事件。有些家长思维非常发散,而且喋喋不休,就会耽误老师们特别多的时间。但是在这喋喋不休中,老师们又可能捕捉到某个教育的契机,了解到孩子更多的你所不知道的“秘密”。这种方式就是用短时间最直接来了解事件来龙去脉的。
(二)微信较适合
如果微信语音留言或者是文字留言,这对时间要求就比较宽松了,也不妨碍教师上课等固定的时间。但是由于打字的时间多,而且如果家长语音留言我们一般点开都是外放,这对环境的要求也比较高。不过如果真遇到在公共场合不方便听语音,老师们也可以尝试着将语音转化为文字,或者是找个更恰当的环境、戴上耳机去听语音也未尝不可。但是微信交流的间断性就会使沟通交流的战线拉长。不过,对于不紧急的事情倒是非常适宜的。也有老师在微信群里面拒绝家长加微信,比如家长需要转钱给学生或者要学生几点去校门口拿东西,有些家长直接在微信上给老师留言,但是老师是“忙人”啊,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做学生思想工作、筹划班级活动、开展班级管理……占据了老师所有的时间和精力,也许看到家长微信的时候已经错过了家长所说的时间。有些家长也许还会嗔怪老师。所以,有的老师会说:“有事给我电话,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看微信。如果是急事就多几遍,如果我在上课没有接到,下课后我会第一时间跟家长沟通联系。”
(三)面谈需谨慎
中学阶段的孩子有了更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所以他们也很容易将自己禁锢起来,不想要父母知道他们在学校到底都干了什么。在小学阶段,老师们可能一有事就会立马叫家长到学校,尤其是一些教学质量比较好的学校,有的老师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数落孩子,甚至家长,目的就是你的孩子不适合在我们这样的班级或者学校,能不能给孩子换个环境。有的家长被请烦了,自然就知难而退了。但是,中学阶段的孩子处于青春期、叛逆期,易燥、易怒是这一阶段的特点。面对父母的指责很可能就直接对抗。某中学一个孩子因为玩手机屡次被老师抓获,老师把家长叫到学校,家长发飙、孩子抵触,最终矛盾直接升级。
之前班上有个抑郁的孩子叫小飞,家长来到学校跟老师沟通交流,历数他在初中、小学阶段的种种表现,也责怪孩子:“我们也教他怎样跟同学相处,但是他还是一根筋。”正在这个时候,从来不来办公室的小飞突然出现了,因为妈妈是背对着他,并未意识到有何异常,继续数落他的不是。小飞见到老师,问的就是今天的作业。这让老师和父母都非常尴尬。所以面谈一定要谨慎地选择时机。没有人希望有人说他们的不是,尤其是他们亲近的人。
(四)QQ、钉钉、短信尽量不用
这主要是基于这些交流工具的使用频率而言。
总之,究竟选择哪种沟通方式,主要是视事情情节的严重性、需要家长反馈的及时性而定的。
2022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