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场说话有哪些坑?
(一)没有考虑到他人的背景、经历
有些人心直口快,很多时候心直口快就是说话没有经过脑子,不考虑到听话人的现状,背景,经历和利益。说者无心,听者有益。不能类型化的攻击某种人的特质。聊天的高手就是让对方成为聊天的主角,自己甘当配角。职场说话的时候一定要过脑子,三思而后言,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听话人的现状、背景、经历等。婚姻,学历,身高,长相,地域都是平时说话比较容易踩坑的点。每个人都有可能有自己敏感的伤疤。面对玻璃心的人要敬而远之,但是表面上恭恭敬敬。
聊天的时候要注意,当别人没有接话的时候可能就是你说的话题不敢兴趣,或者是你说错话的时候。
(二)贸然地提意见
不喜欢听批评的意见是人的天性。大部分人听到人的批评意见,第一反应是要反驳,是要找借口。作为下属,贸然批评领导,批评单位,批评领导分管的工作,是一种典型的情商低的表现。
如果有些场合领导明确要求提意见怎么办?要把提意见变成提工作建议,把对人提意见变成对事提建议。而且建议要是比较深入的思考,要具体的措施,要创新性的想法,用比较谦虚的态度提出来。
进入任何单位,都会有一些自己看不惯的地方,但是这些看不惯的地方不是只有你才知道,别的同事早就看到了,领导也都看在眼里,之所以一直保持现状,要么是有历史的原因,要么是因为条件不成熟,不要贸然地给单位,给领导提意见。
(三)喜欢打探隐私
人性中都有窥私欲。打探隐私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查户口。查户口会让对方有一种不安全感,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
自己的隐私在单位也不压乱讲。女性朋友往往喜欢讲自己的情绪共享,要注意控制,没有谁能够感同身受。
(四)没有注意到对方的派系和人际背景
不注意派系说话可能就是得罪一帮人。
这个例子很有典型性。比如说有个小伙子借调到省厅工作了一段时间,回到本单位后有一次跟同事聊天,他说:“某某就是抱住了某位省厅领导的大腿,基本上到点就提拔。在体制内混,真的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啊,抱大腿比什么都管用。” 结果那个省厅领导的老婆就在这个单位工作,省厅领导也是从这个单位升上去的,在这个单位有个派系,这番话把在单位的一帮人都得罪了。
有的人一说话就把人都得罪光了,自己还不知道。
(五)喜欢否定别人
不要轻易地否定别人,尤其是领导,特别是公开场合。做领导都非常要面子,在公开场合抬杠,就是让他难堪。如果遇到一个气量狭小的领导,会认为你在挑战他的权威。如果不给别人面子,就相当于打别人的脸。
在体制内工作,把个人想法看的过重要,是一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对待有些工作,要有关我屁事的心态,不要太较真。
二、如何避免踩坑?
(一)通过听课获得启发,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说话时避免掉坑的意识
(二)祸从口出。说话比做事更容易惹祸,做事怎么样可能没有几个人知道,但是说话对象很多,而且容易一传十,十传百,如果不注意的话,就容易得罪人。平时子职场,一定不要话太多,话太多就显得这个人不稳重,不靠谱,想说话一定要说有质量的话,要谨慎说话。
(三)多换位思考,多察言观色。说话之前,先想想,别人听到你这句话,会不会有什么想法,会不会伤害到某些人,听话的这个人有什么背景,有什么经历,有什么性格,有什么人际关系和派系。习惯成自然,慢慢地培养这种沉稳、稳重的性格。
三、答疑部分
(一)之前因为说话问题吃过亏,现在应该怎么办?
1、及时止损;
2、用行动表明你的为人;
3、路遥知马力,人久见人心。
(二)自己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人,如何改变?
每天晚上回顾一下今天说话有什么错误的,总结一下。善于总结,善于反思,才能进步。
(三)请问在私人企业里面,老板太太是总经理,说话做事要注意哪些坑?
不管在体制内外,说话做事都是相通的。任何事都要看到事物之中相通的地方。为什么一个人容易成功?就是因为他把握住了一些本质性的东西,然后运用到所有事情当中去。事情背后的规律都是相通的。当我们面对一个人的时候,首先你要研究这个人,要通过她平时的一言一行,习惯,背景,细节,了解这个人是什么样子的,习惯是什么,性格是什么,在乎什么,忌讳什么,对什么东西比较敏感,找到她的一个兴奋点,去谈她感兴趣的话题。
(四)新来的一把手到基层部门调研,了解基层部门的现状,作为基层部门一个刚入职三年的科员,一把手让我发言,谈谈工作和生活情况,我该如实汇报还是避而不谈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只说成绩呢?
如果一把手到下面调研,最希望你谈工作,而是是工作当中一些可行的想法,设想,体现的是你对工作比较关心,有一些思考,多提你对工作的上进心,体现年轻人新的思维,创新性的做法。工作的问题不应该由你来谈,因为你很难把握哪些问题该说,哪些问题不该说。至于个人的问题,你要考虑到领导能不能帮你解决,如果解决不了,说了也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