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心理舒适区,说的不是熟悉的环境,而是我们熟悉的应对环境的方式。走出心理舒适区,说的不是我们走出熟悉的环境,而是改变我们的应对方式。
应对生活中不确定性的焦虑,有的人无所适从刷短视频麻痹自己,有的人投身学习寻找出路,有的人让自己忙到无法思考。心理舒适区是我们最熟悉的应对环境和问题的方式,它带给我们的好处就是控制感,“控制感”是人安全感的来源。我们越是感觉收到了威胁,感到焦虑,就越需要控制感,就会越抓着已有的应对方式不变。
而走出心理舒适区,意味着要放下原来所使用的应对焦虑的武器,重新找一种新的方式去适应,去面对焦虑,这是情感这头大象非常不愿意面对的。
很多时候,我们会用自己的应对方式去构建生活,而不是根据生活选择一种合适的应对方式。走出舒适区,去用新的方式面对生活,并不一定就幸福快乐,但我们可以积累新的经验,改变开始发生,未来的可能性,值得我们期待。
【下一步行动】
陈老师把一个咨询者的焦虑情绪命名为“小闹铃”,当情绪来的时候,她就会说“我的小闹铃又想了。”她丈夫拧拧她的耳朵,假装把它关掉。
我觉得也可以仿效,当内心有需求和愿望想要表达的时候,也可以把这样的情绪做一个命名,一旦命名,我们就觉察到了它,我们就可以一起去面对和掌控它。
“小糖豆”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