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相信人的命运吗?
我们到底是抱着固定型思维还是成长型思维呢?这样的思维决定了一个人的处事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上,出现了如下的观点。
——希腊人非常相信宿命论,宿命论的意思就是相信所有发生的事都是命中注定的。一些人相信可以借由神谕来得知自己的命运。古希腊人相信命运不仅操纵个人的生活,也左右世界的历史。相信疾病可能是神降的灾祸,也相信只要人以适当的方式向神献祭,神就可以使生病的人痊愈。
——柏拉图用一个“穴居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很难突破自我认知,虽然也会一层一层地突破,但又想传播这种认知的时候,这个人需要付出代价的。这是一个哲学家如何生长的故事,也许是以苏格拉底为原型。当然,在当下的世界,这样的成长空间就显得特别的辽阔。
——休姆谈习惯对人的影响时,强调所谓的“因果法则”,也就是说每一件事的发生必由其原因。但这仅仅是我们的心中的一种期待,并不是事物的本质,而期待心理乃是与习惯有关。所谓的“自然法则”与“因果关系”是我们期待的现象,并非“理当如此”。
——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影响是改变了大家对人类的看法——认为人是极其崇高的。于是出现了人文主义——以人为出发点。强调个人主义,并且也对人体的构造产生兴趣,人有胆量表现自己,不再以自己为耻,打破所有的藩篱与禁忌,强烈感受到时代的精神。
对于当下的人来说,不信命的人更具有拼搏奋斗精神。比如,躺平一族,除了有资格躺平的人以外,其余躺平的人大多属于信命的人。关于“内卷”一族(我不认为内卷是贬义词),应该就属于不信命的人,具有挑战精神,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成就了自己一个又一个梦想。
我们要推崇什么样的生活哲学?
苏菲在回答“影响一个人的生活哲学的因素”这个问题时,是这样回答的——“教养和环境很重要”。
也许,我们要推崇什么样的生活哲学,需要先看看我们如何看待“人”这个问题。
——诡辩学家普罗塔哥拉斯曾说过:“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他的意思是:一件事情是对是错,是好是坏,完全要看它与人类的需求有何关系而定。
——苏格拉底的处事哲学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形式”有三个灵魂: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理性灵魂。他认为快乐的三种形式是:过着享乐的生活;做一个自由而负责的公民;做一个思想家与哲学家。他强调人要同时达到这三个标准才能找到幸福与满足。他也提倡所谓的“黄金中庸”,既不能懦弱又不能太过鲁莽,而要勇敢;既不能吝啬也不能挥霍,而要慷慨。这和希腊医学的主张——唯有平衡、节制,人才能过着快乐和谐的生活。(很显然,他的这些观点,在当下也是很受用的。一些人之所以活得痛苦抑郁,就是没有平衡和节制的能力。亚里士多德主张人不应该走极端。他说人天生就是“政治动物”,人必须存在社会中。也就是说如果脱离了社会,就不能称其为人。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活得成长。)
——犬儒学派(木桶哲学家)强调:“真正的幸福不是建立在外在环境的优势——如丰裕的物质,强大的政治力量与健壮的身体——之上,真正幸福的人不依赖这些稍纵即逝的东西”,每个人都可以获得这种幸福。”(这样的想法在最纯粹的幸福,但作为一个世俗之人,很难有这样纯粹的幸福观。他们说“毋需担心自己的健康,不应该因生老病死而苦恼,也不必担心别人的痛苦而让自己或受罪。”对于现代人来说,倒是可以提倡的。当然,不担心自己的健康不等于不作为,不去锻炼自己的身体,以及随心所欲让身体受害。)
——斯多葛学派认为:宇宙间有公理存在,全体人类都受到神明律法的管辖等。他们极富时代精神,思想非常开放。所有的自然现象,都只是遵守大自然的法则。(他们的观点和犬儒学派有相似之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修炼成“斯多葛式的冷静”的理性之人,这世界需要理性,也需要一些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