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林嫂 礼教杀人之典型 网图侵删
先生笺《列子 周穆王》篇最后一节,“秦人逢氏有子,及壮而有迷罔之疾”,所谓“迷罔之疾”,与众不同而:“闻歌以为哭,视白以为黑,飨香以为朽,尝甘以为苦,行非以为是:意之所之,天地、四方,水火、寒暑,无不倒错者焉”。老子之说,"汝庸知汝子之迷乎?今天下之人皆惑于是非,昏于利害。同疾者多,固莫有觉者。且一身之迷不足倾一家,一家之迷不足倾一乡,一乡之迷不足倾一国,一国之迷不足倾天下。天下尽迷,孰倾之哉?”先生言老聃之误,在于“实妄之判,本乎久促;是非之争,定于众寡”。是思维之定势,或言思维之延续也。前一三二则《占梦》言及信任之延续,就是算命先生根据观察,判断对方之实际情况,取得被算命者之信任,进而对今后进行预测,利用思维之延续之征也。
然何以为是?某以为,仍是夫子之“食色”。凡是对个人生存有益的,都是事实,都是正确的;凡是对人类繁衍有益的,都是事实,都是正确的。夫子之“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丝织的帽子比麻编的帽子简单,省事,所以夫子从众,是因为可以节省出时间干别的事情,于个人生存有益。“三代不通婚”,可以减少遗传病产生的概率,可以让人生存的更好,于人类繁衍有益,亦当从众。夫子之经,是为精当,歪嘴和尚,曲解其意:夫子提倡“俭”,人不得丝履裘装,碗都得打个豁口方能用;三代不婚,发展到同姓不婚,有亲戚关系--不一定是血亲就不婚。此类讲究,视为礼节,以礼教杀人也。这类人,不是蠢--虽然无科学知识,而是坏,为统治阶级作“乏走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