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经·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
王弼:神,无形无方也。器,合成也。无形以合,故谓之神器也。
原成:王氏曰“无形以合,故谓之神器也。”,此话荒谬,悖于老子本义。
“神器”的含义包含在“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这句话中。
凡以好恶之心衍生的爱恨之情作为主观意志,皆是“欲”者。
执掌万物命运,谓之“取天下”者。
拒绝以“道”作为万物唯一标准,并拒绝接受“道”的约束,皆是“为之”者。
老子认为,凡以主观意志做为外力,胁迫压制万物者,必然害万物之性。万物以为害,故不可逞志于天下矣!
凡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者,皆为“神器”之物。天下万物皆是“神器”也。
于人而言,天下万物是“道”的衍生,所以接受“道”的约束。
万物非人所能衍生,故“不可为也”而可理也。所以老子曰“为者败之”。
万物非人所能约束,故“不可执也”而可顺也。所以老子曰“执者失之”。
不以主观意志约束自身,故“无为”。
不以主观意志胁迫万物,故“无执”。
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王弼:万物以自然为性,故可因而不可为也,可通而不可执也。物有常性,而造为之,故必败也。物有往来,而执之,故必失矣。
原成:王氏未得“神器”之义,故敷言“物有常性”、“物有往来”。
王氏及先贤未能像老子一样对事物抽丝剥茧,以获得其本质,“道”。王氏及先贤未能理解老子的“道”,所以他们的注释不具有实操性,流于纸面而已。
故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王弼:凡此诸或,言物事逆顺反复,不施为执割也。圣人达自然之性,畅万物之情,故因而不为,顺而不施。除其所以迷,去其所以惑,故心不乱而物性自得之也。
原成:王氏所注非是。王氏言“因而不为,顺而不施。”皆是其“玄学”思想,非老子本义。
王氏言“除其所以迷,去其所以惑。”是违背老子思想的。物之性、人之性,皆是不可以“除”,不可以“去”的。物之性、人之性,皆是可以“抑制”不可以“去除”也。
老子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也,恶已。皆知善,斯不善已。
凡物皆是有差别之客观实在。
“位置”有差别,故分前后。
“性格”有差别,故分缓急。
“硬度”有差别,故分强羸。
“行为”有差别,故分坯椭。
凡物皆是有差别之客观实在,“有差别”是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源动力。人类无法消去万物的“有差别”性,亦如人无法把“肉体”与“意识”分开。
抑制主观意志毋别析万物,故“去甚”。
抑制主观意志毋驭用万物,故“去奢”。
抑制主观意志毋胁迫万物,故“去大”。
“去”者,非“除去”也,是置而不用的“抑制”也。
除特别注明外,所有文章为作者原创文章,作者保留原创文章的一切权利。
如果此文对你有点滴帮助,请点赞关注作者,给作者以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