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经·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王弼:混然不可得而知,而万物由之以成,故曰“混成”也。不知其谁之子,故先天地生。
原成:王氏曰“混然不可得而知”,读起来感觉就像又说了一遍“不知其所以然”。
老子曰:“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物,唯朢唯忽。忽呵朢呵,其中有象呵。朢呵忽呵,其中有物呵。”
“道”衍生万物,万物皆是有差别的存在,故曰混成。
“道”衍生万物,万物以“道”作为唯一标准。“道”不争竞一物为已身之形,而无物能逃离其约束,故曰“先天地生”。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故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道之物,唯朢唯忽。”,故曰“有物”。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
王弼:寂寥,无形体也。无物匹之,故曰“独立”也。返化终始,不失其常,故曰“不改”也。
原成:王氏曰“寂寥,无形体也。”,似不确。此处的“寂寥”、“独立”应该是同一个意思,即“唯一”。
王氏曰“返化终始,不失其常,故曰“不改”也。”也有不妥之处。老子的本义应该是,“独立”故“不改”,若能“改”,何以言“独立”。
另外王氏的“返化终始”不符合老子思想,也不是“道”的行为。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所以应该说成“始用终弃,不失其常。”才合老子之义。
“道”衍生万物而不衍生自身,不衍生自身,故曰“寂兮寥兮”。
“道”衍生万物,万物接受“道”的约束,以“道”作为唯一标准。故曰“独立不改”。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王弼:周行无所不至而免殆,能生全大形也,故可以为天下母也。
原成:“周行而不殆”疑是衍文。老子曰“曲则全”,“道”曲成万物。此处言“周行”是不合老子本义的。如果说“周行而不殆”不是衍文的话,那老子应该说“曲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王氏曰“能生全大形也,故可以为天下母也。”,王氏的这个思想是不符合老子思想的,是错误的。“为天下母”,是指“道”衍生的万物是有差别的存在,若“道”衍生的万物不是有差别的存在,就不能称之为“天下母”。
老子特指言“天下母”,就是强调天下万物的“有差别性”。
老子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槿。绵绵呵,其若存,用之不堇。”
玄牝,故曰“可以为天下母”。
以上几句话,老子只说了一个意思:
“道”衍生有差别的万物而不衍生自身,有差别的万物以“道”作为唯一标准。
吾不知其名,
王弼:名以定形。混成无形,不可得而定,故曰“不知其名”也。
原成:王氏所言非是。凡物皆是可以认知的,只是需要时间去认知。不知其名者,非不可认知,是一直处于变化之中,而不能命名也。
老子曰:“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命也,非恒名也。”
非恒名也,故曰“不知其名”。
字之曰道,
王弼:夫名以定形,字以称可。言道取于无物而不由也,是混成之中,可言之称最大也。
原成:王氏所言非是。
强为之名,曰大。
王弼:吾所以字之曰道者,取其可言之称最大也。责其字定之所由,则系于大。夫有系则必有分,有分则失其极矣。故曰“强为之名曰大”。
原成:王氏所言非是。
老子是从“结果”与“过程”两个方面来给讨论给这个“衍生有差别万物而不衍生自身”起名字的。
从衍生万物的过程来看。凡物皆是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故名之“大”。
从衍生万物的结果来看。凡结果必然且只能由运动产生,故字之“道”。
“大”,强调不可见的发展变化。
“道”,强调可见的结果。
称之为“大”,所以能衍生万物。
称之为“道”,所以能约束万物。
大曰逝,
王弼:逝,行也。不守一大体而已,周行无所不至,故曰“逝”也。
原成:王氏所言非是,不符合老子本义。
逝,折也。广雅:折,曲也。
老子曰:“曲则全而枉则正也,洼则浧而𧝬则新也,少则得而多则惑也。”
“曲则全”,故曰“逝”。
逝曰远,远曰反。
王弼:远,极也。周行无所不穷极,不偏于一逝,故曰“远”也。不随于所适,其体独立,故曰“反”也。
原成:逝、远、反,此三者皆应以动态加以审视,王氏以静态来审视此三者,谬矣!
远,犹转也。广韵:转,动也,旋也。
老子曰:“道之物,唯朢唯忽。忽呵朢呵,其中有象呵。朢呵忽呵,其中有物呵。幽呵鸣呵,其中有请呵。其请甚眞,其中有信呵。”,故曰“转”也。
远者,曲成万物,始用终弃者也。
反,犹“翻”也。
老子曰:“迎之而不见其首也,随之而不见其后也。”,故曰“翻”。
反者,不灭不亡之称也,老子曰:“绵绵呵,其若存,用之不堇。”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王弼:天地之性人为贵,而王是人之主也,虽不职大,亦复为大。与三匹,故曰“王亦大”也。
原成:王氏此注极其荒谬。
“道”衍生万物,故曰“道大”;
“天地”滋养万物,故曰“天大、地大”;
“人”凭借主观能动性参与万物的进程,改造世界的面貌,故曰“人亦大”或“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
王弼:四大,道、天、地、王也。凡物有称有名,则非其极也。言道则有所由,有所由,然后谓之为道,然则道是称中之大也。不若无称之大也。无称不可得而名,故曰域也。道、天、地、王皆在乎无称之内,故曰“域中有四大”者也。
原成:王氏所言非是。
“域”是老子特指所有能参与万物发展进程的范围之内。
道、天、地、人(或王),此四者皆是可以参与万物发展进程的,所以并称之为四大。
而王居其一焉。
王弼:处人主之大也。
原成:王氏所注极其荒谬。
人凭借主观能动性参与万物的进程,改造世界的面貌。只有人存在,“道”、“天”、“地”才具有了存在的意义,基于此,老子用“而人(或王)居其一焉”来强调“人”在四大中的重要地位。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王弼:法,谓法则也。人不违地,乃得全安,法地也。地不违天,乃得全载,法天也。天不违道,乃得全覆,法道也。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也。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无所违也。自然者,无称之言、穷极之辞也。用智不及无知,而形魄不及精象,精象不及无形,有仪不及无仪,故转相法也。道法自然,天故资焉。天法于道,地故则焉。地法于天,人故象焉。王所以为主,其主之者一也。
原成:王氏所言空泛而麻木,非老子本义。
王氏曰:“自然者,无称之言、穷极之辞也。”是极其悖离老子本义的。
看看老子对“自然”的定义:
老子曰:“无,名也,万物之始也。有,名也,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
老子曰:“其贵言也。成事述功,而百姓曰我自然也。”,于物“约束而不干预”,物得自然而然,故曰“我自然也”。
“道”衍生万物故大,天无所不覆故大,地无所不载故大,人以主观能动性参与自然活动故大。以人而言,法地之排斥自身,法天之蜕变自身,法道约束而不干预,以自然而然理顺关系。
除特别注明外,所有文章为作者原创文章,作者保留原创文章的一切权利。
如果此文对你有点滴帮助,请点赞关注作者,给作者以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