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341
卷七·本脏第四十七
7/12
原文:
肾小则脏安难伤;肾大则善病腰痛,不可以俯仰,易伤以邪。肾高则苦背膂痛,不可以俯仰;肾下则腰尻痛,不可以俯仰,为狐疝。肾坚则不病腰背痛;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肾端正则和利难伤;肾偏倾则苦腰尻痛也。
凡此二十五变者,人之所苦常病也。
原文译文对照:
~~~~~~~~~~
肾小则脏安难伤;
肾小则其脏神——肾志,能充满于脏质之中,令肾脏达到形神相守的状态,从而使得肾脏内部气血和利、正气内存,外邪就难以侵入其中以令肾脏受病。
肾大则善病腰痛,不可以俯仰,易伤以邪。
肾偏大则会使肾脏占位过大,导致肾脏所在的腰部之正常空间被挤压,故俯仰皆会压迫肾脏、阻滞腰部气血,从而在腰部产生疼痛感;且肾脏偏大则其脏神难以遍守本脏全体,故其必然有脏神空虚、有形无神之处,这些脏神缺守之处就是外邪入侵肾脏的薄弱环节,故肾过大则易受外邪入侵,当肾脏受邪作病,则肾脏所在的腰部区域,就会发作疼痛,故俯仰皆加剧腰痛。
肾高则苦背膂痛,不可以俯仰;
肾脏位置过高,则会距离腰部较远,向上挤压脊膂,使得脊膂气血阻滞,滞则生痛,做俯仰动作时,需要脊膂部消耗更多的气血,而此处气血又阻滞不通,故做俯仰动作时,会使该处气血缺乏的状况加剧,从而加剧该处之疼痛。
肾下则腰尻痛,不可以俯仰,为狐疝。
肾脏位置若偏低,则肾脏会过分远离腰部,且过分下入尻部(盆腔),并向下挤压膀胱,从而使得做俯仰动作时,腰部因气血缺乏而痛,尻部则因加剧对膀胱的挤压而痛,故俯仰不利,且会发作狐疝病。
狐疝即腹股沟斜疝,其症状有:肠管等腹腔器官滑入阴囊,使得腹股沟处有肿物凸起,按之柔软,时大时小,站立则腹腔器官滑入阴囊,体现为腹股沟凸起出现;平卧则腹腔器官滑出阴囊,体现为腹股沟凸起消失。狐疝,会伴随像狐狸一样只在夜间小腹疼痛、大小便困难,到了白天就都缓解的症状。部分患者还会伴有肠梗阻、腹痛、休克等并发症。
肾坚则不病腰背痛;
若肾脏肉质坚劲紧实,则其中所居脏神就能安定稳固,使肾脏的形神相守状态极其稳定,因此,外邪就很难侵入其中以损害肾脏。肾在腰背之间,故肾脏无病则腰背不痛。
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
若肾脏肉质脆弱疏松,则其中所居脏神就容易动荡不安,使肾脏的形神相守状态无法稳固,因此,外邪就很容易侵入其中,损害肾脏;由于脾土正克肾水,肾受病则水邪增多,水邪增多则反辱脾土,久而久之,会使脾土受病,令胰岛功能受损,从而易患频食又频饥、多食却渐瘦的消瘅病(糖尿病)。
肾端正则和利难伤;
若肾脏姿态端正,则其必然阴阳调和、气血通利,不容易被外邪伤害;
肾偏倾则苦腰尻痛也。
若肾脏姿态偏斜倾歪,则其必然阴阳失和、气血郁滞,容易因外邪而受病,引起肾脏所在的腰部和尻部(盆腔)区域发作疼痛。
凡此二十五(“二十五”当改为“二十”——译者注)变者,人之所苦常病也。
总之,以上所说的各脏在体积大小、位置高低、质地坚脆、姿态正偏等4个方面的异常所导致的疾病,是在人体所经常发生的。五脏各4个方面,加总计算,则五脏一共在20个方面存在着或异常、或正常的判断。
~~~~~~~~~~
老黄历择吉,2024.12.6
上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340
下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