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县有个姓叶的穷书生,名字大概是记不清了。他写的文章词赋,在当时那可是数一数二的,可就是运气不好,科举考试老是落榜。
这时,有个来自关东的丁乘鹤来这个县当县令。他看到叶生的文章,很是欣赏,把叶生叫来谈话,两人言语投机,丁县令特别高兴。就叫叶生住到官署里,给他读书的费用,还经常送钱粮帮补他的家用。
又到了本省科考的时候,丁县令在学使面前大力称赞叶生,叶生于是考了第一名,获得了参加乡试的资格。丁县令对他期望很高。乡试结束,丁县令要来叶生的文稿看,看完连连称赞。
但人有时候就是受命运限制,文章再好也没用,等放榜的时候,叶生还是没考中。叶生神情沮丧地回了家,觉得对不起知己,人瘦得不成样子,呆得像个木偶。
丁县令听说后,把他叫来安慰。叶生一直掉眼泪。丁县令很同情他,跟他约定,等自己任期满了去京城的时候,带他一起走。叶生很感动,道谢后回家,从此闭门不出。
没过多久,叶生病倒在床上。丁县令派人不断的送东西慰问,可叶生吃了很多药都不见好。这时候,丁县令因为得罪上司被免职,准备离开。
他写信给叶生说:“我本来定了东归的日子,一直没走,就是在等你。你早上来,我晚上就出发。”丁县令派人把信送到叶生床前。
叶生拿着信哭,让送信人转告丁县令:“我病重难好,请您先走吧。”送信人回去报告,丁县令不忍心先走,还是等着。过了几天,看门人忽然通报说叶生来了。
丁县令很高兴,迎上去问候。叶生说:“因为我生病,让您等这么久,我心里很不安。现在能跟在您身边了。”丁县令于是收拾行李,准备早上出发。
回到家乡,丁县令让儿子拜叶生为师。叶生日夜和丁公子在一起。丁公子叫再昌,当时十六岁,不会写八股文。但他特别聪明,一篇八股文看两三遍就不会忘。
叶生在丁家教了一年,丁公子就能一口气写出文章。加上他父亲的关系,丁公子进了县学。叶生把自己准备考试的八股文抄下来教丁公子读。丁公子参加乡试,考场上的七道题,一道都没落下,考中了第六名举人。
有一天,丁县令对叶生说:“先生只拿出一点才学,就让我儿子成名了。可真正有才能的人却一直被埋没,这怎么办呢!”
叶生说:“这大概是我命不好。不过现在借您的福,让我的文章能被世人认可,让天下人知道我半生潦倒不是因为没能力,我就很满足了。况且读书人能有个知己,就没什么遗憾了,不一定非要金榜题名、摆脱平民身份才算好运。”
丁县令觉得叶生离家很久,怕他耽误岁试,劝他回家考试。叶生听了不高兴。丁县令也不勉强,嘱咐去参加会试的丁公子,到了京城给叶生花钱捐个国子监监生资格。丁公子会试考中,得了部中主事的职位。他带着叶生去上任,两人天天在一起。
过了一年,叶生参加京城的乡试,居然考中了举人。这时丁公子被派到南河河道办事,就对叶生说:“这次去离您家乡不远。先生奋斗多年,终于成功了,现在是衣锦还乡的时候。”叶生很高兴。选了个好日子,就出发了。
到了淮阳县界,丁公子让仆人牵马送叶生回家。叶生回到家,看到门前破败萧条,心里很难过。他在院子里徘徊,正好妻子端着簸箕出来,一看见他,扔下簸箕就吓跑了。
叶生伤心地说:“我现在富贵了。三四年不见,你怎么不认识我了?”
妻子远远地说:“你已经死很久了,还说什么富贵?我一直没下葬你的棺材,是因为家里穷、孩子小。现在阿大长大了,正要找地方埋你。你别显灵吓我们!”
叶生听了,很失望。慢慢走进屋,看见棺材在那,倒在地上就消失了。他妻子走近一看,叶生的衣服、帽子、鞋袜像蝉蛇蜕皮一样散在地上,就大哭起来。叶生的儿子从学馆回来,看见门口有马,问清楚情况,跑去告诉母亲。
母亲抹着眼泪说了刚才的事。两人又仔细问了跟叶生来的随从,才知道怎么回事。随从回去后,丁公子听说了,很伤心,眼泪把衣服都打湿了。他立刻坐车去叶家,在叶生灵前哭祭,出钱办了丧事,按举人的规格埋葬了叶生。丁公子又给叶生的儿子很多钱,请老师教他读书。丁公子向学使推荐,过了一年,叶生的儿子就中了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