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秉持着“四不一没有”的原则。
1.不要占有讲台。讲台在教室里有其象征意义,老师可以尝试尽量让出讲台,因为老师不占有讲台,那就得让学生站到讲台前,慢慢地,学生就会成为课堂的主角。
2.不要越俎代庖。课堂上必须清楚且完整地呈现出学生的想法,教师才能据以掌握他们的迷思概念。因此,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必须让他们亲口说出或亲手写出,有错误才能及时纠正过来。
3.不要借学生口说出自己想说的。学生对一个概念的思考过程和归纳总结能力其实是课堂上很好的教学素材,也是老师要努力挖掘并培养的,如果学生无法独力完成,不妨以小组讨论或合作研讨的方式进行,不要学生说了半天最后仍是回到老师预设的标准答案,这样会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如来佛手中的孙悟空。
4.不要只把该上的上完。教师安排教学时应该整学期对应所有教材内容来考虑,对于建立基本能力的单元内容应该花较多时间,而知识应用的单元则缩短时间,有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就能减少赶课的情形,也能将关注焦点放回到学生身上,发觉学习的困难所在并针对性加以处理。
5.没有学生做不来的事。教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所指派的任务,应该尽量符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就是无论是独力完成、同侪协作,或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都能做到。当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无法达到预期目标,例如说不出想法、解不出问题等,教师应该思考是否在教学设计与学习协助上做得不够,只要挖掘问题并对症下药,就能让学生完成应当完成的学习任务。老师要做的就是相信学生,相信他们能在自己的教学中学会知识与技能,并培养正确的态度与习惯,而这本质上其实是相信自己。每一位老师应该都像盲格的父亲一样,让学生自己感悟出道理,这样的学习所得才能受用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