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朝中宰相轮流坐
第八节 斗宦官(上)
公元1252年十一月,右丞相吴潜被罢职,左丞相谢方叔一家独大。
谢方叔虽然勤勉敬业,励精图治,有心扑在军国大事上。但他为了自己的私利,将四川置制使名将余玠给逼死了,而任命自己亲信知鄂州余晦去四川带兵,后蒙古军进攻四川,余晦屡战屡败,四川又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害余玠这事,谢方叔做得实在不靠谱,他在后来的岁月也有所悔悟。正当他卯足精神,准备为国再立新功时,一股更大的势力扑面而来,谢方叔被打得一败涂地,什么势力如此强大?能将当朝宰相扳到?是宦官!
宋朝的宦官,从来没有专权过,这是事实,但也有兴风作浪者,比如李宪、童贯、梁师成,杨戬,康履等。到理宗后期,宦官又开始肆横,以董宋臣、卢允升为首。
董宋臣最初为赵昀的贴身内侍,后来逐渐“成长”,结党营私,抢夺民田,招权纳贿,不可一世。外官朝臣,多出于其门下。朝中大臣多不敢言,有受其利诱的,有害怕其威势的,有明哲保身的。董宋臣等人气焰“真足动摇山岳,回天而驻日。”
这时出现了一位猛人,他就是新任监察御史洪天锡。为什么说洪天锡猛?他担任御史第一个月就上疏说,我的职位在御史台,不能迎奉大臣意图,也不能顺应陛下旨意。不听命大臣可以理解,不顺应皇帝意志,那听谁的?这观点不仅特立独行,而且耸动听闻!
第二个月,洪天锡又上疏道:“古往今来,为天下后患的有三种人:宦官、外戚、小人。董宋臣,是宦官中最狡猾者,豪夺民田,密召娼优,大开贿赂。不驱去董宋臣,必然有累陛下盛德;将作监谢堂,是外戚中最狡猾者,刚愎欺人,旁若无人,不驱去谢堂,后宫必为其所牵连;知庆元府(即明州,浙江宁波,宁宗赵扩曾为明州观察使,在明州居住过一段时间,赵扩即位后,提升明州为庆元府)厉文翁,是小人中最狡猾者,民众敢怒不敢言,是因为庆元府是有王室故宅的原因,不驱去厉文翁,有累王室声誉。”
洪天锡剑指皇帝身边亲信,赵昀很难堪,命洪天锡换换奏疏,并表示他会狠狠地口头训诫他们。洪天锡毫不妥协道:“自古奸人虽然有所倚仗,但实际也畏惧君主洞悉其奸。如果知道他们胡为,仅仅是口头告诫,他们反而更得意,还不如不知道为好!”又连续上了五次奏疏,上完就回家待罪。
中书舍人牟子才、右史李昂英都上奏赵昀,请朝廷将洪天锡留下。留下洪天锡,当然得处理董宋臣等人啊!
赵昀没料到洪天锡这么硬朗,也没想到公论对董宋臣等人如此不服,只得放下姿态,折中处置,将谢堂、厉文翁撤职,而董宋臣还留在身边。
洪天锡仍不罢休,直接上疏道:“我与董宋臣势不两立,我留,董宋臣走;董宋臣留,则我走。请陛下圣断!”这是摆明了要挟皇帝,但宋朝皇帝一贯的好脾气,赵昀没有因此处罚洪天锡,而是让御史吴燧劝洪天锡回御史台上班。对于董宋臣,也没有“圣断”,而是打起太极拳,拖着不表态!
不久,苏州百姓仲大伦等联名控告董宋臣等强占良田,洪天锡要有关部门及时受理,并要求朝廷严办此事。可“御前提举所”移文给有关机构说,这些田属于皇帝田庄,不应该向御史台申诉,宫廷的“仪鸾司”(掌管礼仪的官属)也给处理本案的“常平提举司”发公文,指责他们不应该受理此案。
洪天锡闻讯,大怒道:“为人昭雪冤屈,是御史职责之一;为民均役,是常平提举司职责之一。如果都被宦官控制了,何必要设置御史台官?难道国家没有了法度吗?”又上疏弹劾董宋臣、卢允升等人的罪恶,但赵昀仍然极力袒护董宋臣等。
洪天锡发怒,接连上疏六七次,提醒赵昀说,不要让史臣在青史上写道:内侍宦官之豪横从现在开始出现。
赵昀只是诏令尚书省核查内侍省有无争田伐木等事,另外撤销了内侍省一些不必要的差事,对处理董宋臣仍置若罔闻,不予理睬,社会公论为之哗然。
面对这种是非颠倒、正不压邪的艰难局面,大宗正寺丞赵崇璠想到了当朝宰相谢方叔。他给谢方叔写信道:“今日阉寺(骂宦官的词)如此过分,宰执大臣不闻不问,台谏官不敢出言制止。现在一新人(指新任御史洪天锡)奋不顾身,锐意攻击,他真不容易啊!下官侧耳倾听数天,寂无所闻,公议不会责备他人,只会责备宰相!否则,几天后,后宫突然出御笔,贬洪天锡为少卿,到时还来得及么?丞相能说不承担责任么?丞相深得陛下之心,名位已到人生顶峰,还有什么舍不得吗?如果丞相进言有效,则宗社幸甚!假如丞相进言无效,也可以辞职。丞相辞职,朝中的正义大臣难道会不为丞相争留?因此来说,有效是胜利,无效还是胜利!丞相何必担心离职而不进言呢?”
谢方叔看罢赵崇瑶的密信,不觉因惭愧而羞得脸红。他认识到,在与宦官、内侍的斗争中,自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实际上助长了董宋臣一伙的嚣张气焰,造成了恶劣的后果。
那么,谢方叔是怎么做的?他成功了吗?我们下节再讲!
佐料:《西湖游览志余》卷二载,董宋臣开始为小黄门,后来进位东头供奉官,极善于逢迎。
有日,赵昀叹息道:“宫女翠花(翡翠做成的花状首饰)都旧了啊!”董宋臣默念在心,没几天,即进奉翠花数千枝。董宋臣一时半刻从哪里弄来的几千翠花?原来,董宋臣早收购了大批翡翠叶子,用匣子储藏,专等赵昀发话,足见董宋臣的狡猾。
有年正月十四日夜,一位蒋安礼的官员给赵昀进献了几盏竹丝灯,比一般的灯明亮许多,赵昀心花怒放。董宋臣却奏道:“明日臣也献这种灯!”
蒋安礼退出后,对董宋臣笑道:“我用了一年时间才做成竹丝灯,几天功夫如何可办成?”
董宋臣到临安找布商买了几匹薄布,裁剪后,蒙在灯上,显得既薄又轻,赵昀大喜,蒋安礼骇然,叹服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