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1杜春娜
第二周的周五晚上,因为中秋调休,晚上仍然上晚自习,晚自习是数学,我在办公室上一个关于心理健康的案例督导课程。
第一节上课没几分钟,班上两个女生慌慌张张跑到办公室说:“老师,王逸晨和姜冠男吵起来了!”,搭班儿的殷老师看我正在上视频课,便告诉我她去处理。
听到儿子和姜冠男吵起来了这个消息后,我再也难以静下心来听课了,思想反复跑毛,“这两个孩子是什么原因吵架呢?”“有没有打起来,有没有谁受伤呢?”“昨天才讲了掌中大脑,看来这两个孩子都忘到脑后边了,谁也没有暂停。”就这样半听半胡思乱想着……
8点晚自习放学的时候我的课还没有结束,儿子过来告诉我一声,他就回家了,从表情上看没有多高兴,也没有多生气,比较平静的样子。我心里想应该没有多大事情。一会儿殷老师过来告诉我,他问清楚了,儿子和姜冠男的矛盾时因为昨天晚上引起的,昨天晚上姜冠男先踢了乐乐,乐乐心里一直很生气,今天晚上逮住个机会也踢了姜冠男,两个人打了起来,姜冠男可能是踢着儿子的肚子了,儿子哭的很伤心,殷老师反复强调让我回去好好再安慰一下儿子。
查完宿舍之后,我看到儿子,先是问了今天晚上发生的事情,然后就控制不住的开始了长篇大论的说教和批评,说儿子开学后已经违反了三次纪律,并且还和甄浩然(殷老师的儿子)进行比较,说浩然就没有,说儿子这样让我很难管理班级之类的话,儿子被我说哭了,我意识到自己过分了,沟通不当,我意识到后,撤离了一会儿,冷静了一会儿,儿子主动告诉我:“妈妈,我还没有适应。”我问:“什么没有适应。”儿子说:“就是自己儿子和学生身份的转变,妈妈和老师的转变。”
儿子的话一下也敲醒了我。
我适应了吗?
我转变好了吗?
没有,我刚才的说教,指责不是还是在用老师的身份在进行所谓的“教育吗?
虽然我知道今年教自己的儿子会有挑战,但是这接二连三的挑战还是打乱了我的针脚,也搅动了我的情绪,何不给自己和儿子一个时间?何不给彼此一个适应的过程,角色切换需要时间,需要不断的磨合,才能找到彼此的边界感。
儿子说睡不着,我也好长时间没有睡着,好好想想接下来怎么在学校里做老师,在家里做妈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