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取消公摊绝对不是数字游戏,影响非常深远,而且冷热不均。最近一些中小城市已经取消了商品房的公摊面积,一律按套内面积销售。
有关部门也说了,全面取消公摊将是2025年的重要工作,所以很有可能一二线大城市明年也会逐步取消公摊。很多人觉得这只是数字游戏,无非是计算房价的分母变小了,显得房价更贵了,数据更好看了。但实际上,取消公摊会给房地产和整体经济带来三大根本变化。
第一大变化,会在新房和老房之间画一条几乎无法逾越的鸿沟,二手房的买卖只会产生交易税费,不能直接带动土地市场,也没办法直接拉动投资和就业。更何况为了刺激楼市,二手房的交易税费越来越低,所以只有让更多老百姓心甘情愿的买新房,咱们的地方才能有更多资金拼经济、搞建设。一旦取消公摊,房地产公司在开发新房的时候,势必会想尽办法增加实际的套内使用面积,比如更科学的户型设计、更合理的建筑高度等等,因为只有这样,他们这块地才能卖更多的钱。
但过去不一样,反正公摊也能卖钱,那楼就建得越高越好。可楼越高,柱子就越粗,面积就越多,公摊就越大。所以基本可以断定,同样一块地,未来新房的楼层数会更低,得房率会更高,居住舒适度也更高。而且,各项税费物业费都是按建筑面积算的,新房的得房率高,就意味着每平米的税费比老房还更低了。楼市的买家都是聪明人,最终再重新计算套内单价的时候,很可能是新房涨价,老房降价。而买房的人一般又买涨不买跌,最终导致新老房产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第二大变化,如果像刚刚说的,取消公摊以后的新房会倾向于减少高层住宅,增加低密度住宅,那必然会对城市发展模式产生深刻影响。很多人不知道,高层住宅的日常维护成本远远高于低层住宅,自来水的打压,进楼的主电线得更粗,网络基站的功率也得更大,这都得花钱。而且一旦年限长了,高层住宅翻新的成本实在太高了,在应对自然灾害上也存在固有的缺陷。所以,对一二线大城市来说,未来的城市建设应该是从中心城区向郊区发展,盖更多的洋房和别墅,既能刺激老百姓的住房改善需求,增加财政收入,又能减少城市维护成本,降低财政支出,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大变化,房地产企业会迎来大洗牌。过去有公摊的时候,只想着靠拉高容积率和周转率赚快钱的开发商如鱼得水,同样面积的土地,他们专门抢那些楼层高、出房套数多的。什么户型设计、得房率、舒适度,那是能糊弄就糊弄,真正踏踏实实盖高品质住宅的地产商,反而规模做不上去,也就很难再资本市场、债券市场甚至银行系统拿到资金,最终劣币驱逐良币。
但取消公摊以后,情况就反过来了,房地产公司手里都有很多未开发的土地。那些追求高周转而不是高品质的公司,手里的土地主要是高层住宅地块,得房率低,取消公摊以前,这是宝贝,但取消公摊以后,这些地的销路和价格都不占优势。而那些追求高品质的房地产公司,手里反倒有很多低密度住宅地块,取消公摊以后,这些地立马成了香饽饽。从这个角度,国内房地产行业终于可以趁着取消公摊,回归追求房产品质的本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