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教师的人生之路,都通向这样的目标:上好每一堂课,成为一名好教师,过好自己的课堂生活。这种目标仿佛是一个山顶,不会轻易抵达,需要你披荆斩棘,跋涉前行。在荆棘丛生的课堂山路上,你必定经历长久的孤寂和痛苦,四周静默无声,仿佛与世隔绝......你独自一人,一边唱着忧伤的歌、跳着笨拙的舞蹈,一边仰望星辰。在这歌中,在这舞中,还有,在仰望中,你觉察到自己生而为人的使命,生而为师的责任,生而为课的命运。”
《活在课堂里》是李政涛老师写给千千万万愿意把生命献给课堂的教师的一首“抒情诗”。他以极大的热情与浪漫活在课堂里,努力写出课堂已有的样子和应该具有的样子,在书中他细细品味、深度剖析中式课堂和西式课堂的骨肉肌理,生动描绘两种课堂特点,用文字极富表现力地展示了课堂的中国风格和西方风采;写出课堂过去的样子、现在的样子与将来的样子,从而写出教师生命的样子,活在课堂里的活泼泼生命的样子。教师生命的千差万别,造就了课堂的千姿百态。课堂是教师生命的结晶,是展现生命价值、生命光彩的地方,教师活得精彩,课堂才能上得精彩。
曾经我的老师就和我说过,每个老师的课堂是不一样的,这种不同不是指上课内容或是上课形式的不同。而是不同老师有各自的风格。这种风格可能是体现在说话的语气、语音或是声调;可能是对学生的关注方面、不同的把控方式。我自己的理解。将这种差异性称为老师们的课堂“气质”。每个老师有不同的气质,或温柔或急躁,或传统或新颖,或古板或跳脱。这些气质无关好坏,只是会从你的课堂中氤氲出来,逐渐让学生收到这种气质的熏陶,从而习惯你的课堂。每个学生也有自己的气质,有时候学生的气质和老师的气质相符,那么就达到有时候学生的气质和老师的气质相冲,那就期待碰撞中孕育产生新的思想。
所以说到底,课堂的样子,就是取决于教师自己的气质,教师的一言一行,即便不是刻意,也在影响着自己的课堂,影响着学生,怎么活,课堂就怎么上,活出生命的精彩,课堂也就因你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