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译文
唐朝的李元素在担任御史的时候,东都的留守是杜亚,他和东都留守将军令狐运不太对付。
有人将运输到洛北的绢抢劫了。绢被抢劫的时候,令狐运正好带兵在附近。杜亚就怀疑抢劫和令狐运有关系。
留守府的官吏好好查了一下,并没有找到令狐运参与其中的证据。杜亚就派遣自己的心腹爱将武金去严刑拷打,终于迫使令狐运认罪。
皇帝派遣监察御史杨宁去复审这个案子。杨宁复审之下,发现并没有令狐运作案的真凭实据。
杜亚又弹劾杨宁欺君罔上,杨宁也因此被处罚。与此同时,杜亚又把这个案件的细节完善了一下,不再让别人轻易翻案。
皇帝对杜亚深信不疑,但是宰相却认为这个案子有问题。
于是黄霞再派李元素和刑部员外郎崔从质、大理司直卢士瞻驰去复查该案。
杜亚前来迎接这巡查组的一行人,告诉他们这个案子已经结了,事实俱在。
不过李元素已经发现了令狐运等人的冤屈了,将杜亚关押的人全部释放了。
杜亚大吃一惊,再次弹劾李元素胡乱断案。
等到李元素回到京城,皇帝已经怒火中伤了。李元素还没汇报完,皇帝就对他说:“你给我出去!”
李元素说:“我还没有把工作汇报完毕呢!”
皇帝说:“你立刻马上给我出去!”
李元素毫不畏惧,继续回复:“我是带着陛下的旨意去复查案件的,如果我发现了冤屈却不能申雪,我哪里还有什么脸面回来面见陛下呢?”
皇帝这才平复了一下情绪,认真听完了李元素汇报的工作,知道了令狐运是被冤枉的。皇帝感慨地说:“不是你,谁又能把这个案子查察明白呢?”
不过即使这样,令狐运还是因为胡乱抓捕人这个罪名被流放归州。武金被流放到建州。
一年以后,齐抗将真正的抢劫犯抓捕归案,这才被皇帝重视,官拜给事中。这个故事出自唐书本传。
按:令狐运的案子,最初查无实据,然后复查也是没有真凭实据。虽然在杜亚的运作之下,已经将整个案件炮制的似是而非,号称不能翻案,实际上真相翻案并没有那么难。
只不过是皇帝发怒屡次让李元素出去,李元素却不卑不亢,为令狐运伸冤,终于让皇帝领悟了自己的过错,这就难能可贵了。
俗话说:“仁者必然有勇心!”
这就是为什么令狐运能够平原昭雪的原因。
02
原文
唐李元素为御史时,东都留守杜亚,恶大将令狐运。
会盗劫输绢于洛北,运适与其下畋近郊,亚疑而讯之。
幕府按鞫无状,更以爱将武金掠服之。诏监察御史杨宁覆验,事皆不雠。亚劾宁罔上,宁抵罪。
傅致周内之,若不可翻者。德宗信不疑,宰相难之。诏元素与刑部员外郎崔从质、大理司直卢士瞻驰按之。亚迎,以狱告。
元素徐察其冤,悉纵所囚以还。亚大惊,复劾元素失有罪。
比元素还,帝已怒,奏狱未毕,帝曰:“出。”
元素曰:“臣言有所未尽。”
帝曰:“第去。”
元素曰:“臣以御史按狱,知冤不得尽辞,是无容复见陛下。”帝意解,即道运冤状。
帝感寤曰:“非卿,孰能辨之。”然运犹以擅捕人得罪,流归州。武金流建州。后岁余,齐抗得真盗,繇是天下重之,迁给事中。出唐书本传。
按:运之冤,初按鞫无状,后覆验不雠,虽傅致周内之,若不可翻者,亦非难辨也。但帝怒斥令出,又云“去”,元素气不慑,辞不挠,卒辨其冤,而帝亦寤,斯为难能耳。语曰:“仁者必有勇。”此其所以能释冤也。
03
补
李元素:唐朝官员,唐德宗时期拜侍御史。相较于这个事,他的桃色新闻更惹人注目。李元素因为种种原因要将发妻休了,还不给钱。被自己的老婆族人告到朝廷上,然后他就被停职了。
留守:原本是指皇帝不在京城时制定大臣留守京城,便宜行事,称为“京城留守”。行都和裴度也常设“留守”,基本上可以简单粗暴地理解为当地的“土皇帝”。
杜亚:唐朝官员。唐肃宗李亨在灵武的时候,他上书论事,被唐肃宗重视。这家伙总觉得自己是当宰相的材料,但是他始终没有当上宰相。他的履历就是各种得罪人的黑历史。
令狐运:唐朝将领,担任东都留守将。因为这个事被流放,死于异乡。
雠(chou,二声,仇):这里应该是“对得上号”的意思。
德宗:即唐德宗李适,李唐的第十位皇帝。他在名义上平定了安史之乱。在位前期颇有一番中兴气象,但是太过操之过急引发了泾原兵变。
04
感
按史书上记载的,这杜亚就是想要搞掉令狐运。
他的心腹武金是真的下了狠手,甚至已经干死一个了。剩下的人谁还敢头铁?头再铁也不如刑具硬啊。
结果就是主审和主犯都被流放,也算是另一类的黑色幽默了吧。
不过,在皇帝那么支持杜亚的前提下,这个李元素还能这么刚,确实是有风骨啊。
“德宗信不疑,宰相难之”就已经给这个案子定下了基调了。皇帝不过是装模作样,堵住宰相的罪罢了。
随便换一个人,怕不就是糊弄过去算了。
这李元素真是硬气,算是我辈楷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