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译文
唐朝贞观年间,卫州版桥店主张逖的老婆回娘家。这天正好有魏州三卫杨正三个人投宿到张逖店里,他们打算第二天五更早早就出发。
当天夜里,有人拿着杨正等人的刀谋杀了张逖,然后又把刀放回刀鞘。这一切杨正都没有察觉。
天亮了以后,店里人发现了张逖被杀,就去追赶杨正一行人。发现杨正的刀伤上都是鲜血。于是杨正等人被抓捕并严刑拷打,无奈之下只能承认杀人。
太宗怀疑这个案件有猫腻,于是派遣御史蒋常再去复审此案。
蒋常到了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召集店里十五岁以上的人,但是没有人没有全部到场,只能解散了他们。不过却唯独留下一个八十岁的老太太,一直到晚上才放这个老太太回去。蒋常同时派人暗中观察她,并且嘱咐道:“如果有人过来找老太太说话,就记下来是谁。”
后来果然有一个人来问老太太:“大人都问了一些什么事啊?”
前后三天,这个人都会找老太太说话。
蒋常就抓捕此人,询问之下,原来此人和张逖的老婆有奸情,所以才杀害了张逖。这些事都有证据。
杨正等人这才被无罪释放。
旧集中没有说明出处,可能是唐朝人写的小说,现在失传了。
按:李崇用阴谋诡计欺骗坏人,蒋常用阴谋诡计让坏人跳出来,而都能替别人平原昭雪,所以这阴谋诡计这种事并不是坏事。留下老太太这种事在谲贼门也有收录。
唐朝的韩思彦在并州任职。
当时有贼人杀人,但是始终找不到主犯。正好赶上有个胡人怀揣着沾染血迹的刀,用刑之下,已然认罪。
韩思彦觉得此案有疑点。于是在早晨就召集数百个儿童,下午才放出来,这样来回做了好几次。
后来韩思彦就问小朋友:“你们离开以后,有没有人问你们在这里做什么?”
小朋友们都说“有”。
韩思彦问清楚是谁,就派人抓捕。果然就是他杀的人。
故事出自韩思彦的传记。
这个故事也是用阴谋诡计让犯罪分子显露踪迹,不过这个故事不如只留下一个老太太然后再派人暗中观察来得惊喜。所以只能把这个故事附在后面。
02
原文
唐贞观中,卫州版桥店主张逖妻归宁。有魏州三卫杨正等三人投店宿,五更早发。
是夜,有人取其刀杀逖,却纳鞘中,正等不觉。至晓,店人追及,刀血狼籍,收禁考掠,遂自诬服。
太宗疑之,差御史蒋常覆推。常至,追店人十五以上皆集,人数不足,因俱放散。独留一妪年八十余,晚乃令出,密遣狱典觇之,曰:“有人共语,即记姓名。”
果有一人问妪:“使人作何推勘?”前后三日,并是此人。
捕获诘问,具服。与逖妻奸杀逖,有实迹。正等乃释。旧不着出处。当是唐人小说所载,今亡其本耳。余类此者,同。
按:李崇用谲钩慝,蒋常用谲察贼,而皆能释冤,斯无恶于谲也。留妪事又见谲贼门。
●唐韩思彦,使并州。有贼杀人,主名不立。醉胡怀刀血污,讯掠已服。
思彦疑之,晨集童儿数百,暮出之,如是者三。因问:“儿出,亦有问者乎?”
皆曰:“有之。”乃物色追讯,遂擒真盗。
见唐书本传。
此亦用谲获贼而冤乃释,但不若常独留一妪密觇问者为精审耳,故特附见之也。
03
补
贞观:唐太宗李世民使用的年号,这应该是最知名的年号之一了。
太宗:即唐太宗李世民,不多赘述了,他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皇帝之一。
韩思彦:唐高宗李治时期的御史。他得罪了李治,就要被处死,后被武则天救了下来。后来的韩思彦就基本上一直都是芝麻绿豆一样的小官。他能有个传记就已经算是不错了。
04
感
这个故事在智囊中也有,在“0448蒋恒”,搜索历史消息可得。
这算是典型的利用做贼心虚的特点,然后小施巧记就让贼人自己跳出来了。
当然了,这里最细节的是蒋常并没有只靠一次验证就直接锁定嫌疑人。因为一次可能会有偶然,但是三次还偶然的可能性就几乎没有了。不过我怀疑三次测试用的不是同一个老太太。用同一个老太太的话实在是目的性太强了。
这蒋常的做法确实是比韩思彦要精细一些。但是考虑到蒋常的故事很有可能是出自小说,其实很有可能是在韩思彦的基础上改进了。不过这种事也没办法去验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