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把乡镇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夯实基层战斗堡垒、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强化培训、优化结构、抓实监督着力锻造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强化培养锻炼,提升履职能力。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乡镇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始终,围绕履职需求,采取集中培训、专题调训相结合的方式,依托县委党校、科技特派员沙龙等教育平台开展各类专题培训,通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党的新理论新思想、农业农村知识和基层治理经验等,推动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管理能力、专业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同步提升。坚决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充分利用党委理论中心组会议、每周机关学习例会、三会一课以及主题党日活动等平台,组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以及中央和自治区、地区、县委的各类文件精神,提升政策理解能力,加强党性自我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从而不断夯实政治思想基础。持续实施“墩苗工程”,通过双向挂职、选拔任用、轮岗交流等措施,加强乡镇干部能力建设和实践锻炼。
坚持选优配强,优化队伍结构。坚持依事择人、人岗相适,加强乡镇领导班子综合分析研判,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注重选拔政治素质过硬、经受住重大斗争考验、善于解决复杂问题、驾驭局面能力强、工作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担任党政主要领导。同时,坚持拓宽用人视野,努力把扎根农业农村工作、能够独当一面的优秀“五方面人员”选拔出来。综合考虑年龄、经历、专长等方面因素,调整过程中注重“老、中、青”和妇女干部、党外干部的梯次搭配,确保整体功能发挥,做到经验能力互补、性格气质相容。
从严监督管理,筑牢思想防线。常态化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工作,通报典型案例,组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筑牢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严格执行工作、考勤制度,加强对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的“三圈”(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监督和“八小时”之外监督力度,畅通“12380”举报平台,做到24小时接听受理。抓实谈心谈话,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纠偏、提醒、教育工作,引导乡镇领导干部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树立廉洁从政的良好风气。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被诬告的领导干部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