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七)

图片发自简书App

              对阅读教学的认识

摘录:阅读教学,通常指语文教科书的课文教学。阅读教学,就是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正是课文的特性,内在地限定了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

一、课文不仅是学习材料,而且是学习对象。概言之,学生今天所面对的学习对象,就是“这一篇”特定的课文。学生今天所面临的学习任务,是理解、感受这一特定文本所传递的作者认知情感,是理解、感受这一特定文体中与独特认知情感融会一体的语句章法,语文知识。

二、课文中包含可能高于学生现有语文经验的因素。这样,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就面临以下两个相辅相成的学习任务:第一,丰富扩展生活经验,获得与课文相符合的理解和感受。第二,丰富扩展语文经验,学习与课文理解和感受相呼应的阅读行为,核心是阅读方法。

三、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在教学设计阶段,建立链接包括两个主要事项:1.找准链接的点,即确定教学内容,明了学习任务。要有效地建立链接语文老师必须在相互关联中打量阅读主体和阅读对象,第一,读准,第二读什么。根据研究,学生理解不了、感受不到、欣赏不着的地方,往往就是课文中最要紧的地方,即某一特定文本的特质在之处。2.设计链接的通道,即教学的方式方法。

四、阅读教学的重要原则。第一、无论是在阅读教学之前、之中或之后,对一篇课文的理解感受,始终都是学生这一阅读主体的理解和感受。在阅读教学之前,之中或之后,学生对这一篇课文的理解,感受应该有明显的变化。第二、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的,是“这一篇”课文;学生要获得的,是与课文相符合的理解和感受。

感受:这节阅读内容的学习,对我的触动很大。首先从“课文不仅是学习材料,而且是学习对象”这句话来说,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似乎对“学习材料”这四个字挖掘的还是比较深刻的,可是对“学习对象”这四个字在教学运用当中明显就重视不够了。

王荣生老师说,“阅读教学中,课文中包含可于学生现有语文经验的因素。”这句话说出了很多语文老师的心声。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世界里,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对于他们理解不了,感受不到的地方总是会采取不自觉的回避态度,而阅读教学,其实最应该解决的就是这些问题。但是在很多老师的公开课当中,我却发现,他们往往也对这种问题进行了回避。他们会在授课过程中,直接抛出对重点语句或学生疑惑之处的问题答案,然后让学生读一遍了事。上学期的一次语文公开课中,有个老师在讲授《游山西村》时,对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名句进行赏析时,直接就用PPT打出对诗句的理解,然后只是让学生读了一遍。而其实,对于这句诗的理解,才是老师应着重让学生突破的地方。

而王老师在解读阅读教学的原则时,提到“阅读教学一般不需要语文教师的文本之外再做延伸,尤其是在思想感情方面”,这个观点更是让我耳目一新。回想一下自己的阅读教学,似乎随着年龄的增长,总是会不自觉的在语文课堂上深入挖掘思想教育的价值,不知不觉中,语文课有时就变成了思想品德课。这个问题,在去年名师送教下乡时,我就已经有所感触。这一次,再一次看到类似的表达,我必须要引起重视了。语文课就是语和文,必须在课堂上体现出他与别的科目不同之处。否则,我们的语文课也就成了四不像喽。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