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想要去看陆犯焉识这本书就是因为曾经看过它改编的电影《归来》。电影里冯婉瑜和陆焉识的爱情很感人,但是我总觉得有些不值得,不理解为什么冯婉瑜对陆焉识的爱甚至要长过她的记忆。所以看这本书其实刚开始是因为他们的感情线。在看了陆犯焉识之后,我觉得冯婉瑜爱的既是那个高高帅帅,腹有诗书的富家公子陆焉识,也是她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跟原著里同样与陆焉识有情感纠葛的望达和韩念痕相比,冯婉瑜是普通的,甚至是有些灰扑扑的。在她本要被操控着过循规蹈矩的一生的时候,她的姑妈让她认识了陆焉识,让她知道原来可以这样生,这样长。有种“斯人如彩虹,遇上方知有”的感觉。这样的人生是冯婉瑜向往的,所以她可以没有怨言地等待陆焉识。不止文革,他们在刚结婚不久,陆焉识就去了美国留学。太平洋、恩娘、战争和后来的文革都没能让婉瑜放弃等待。所以我觉得她爱的不仅仅是陆焉识这个人,更是如果她能和陆焉识有一样人生后的自己。所以她会甘愿等待没有归期的陆焉识。冯婉瑜是温柔坚韧的,这样的她,富家公子陆焉识觉得乏味,但是对于劳改犯老几来说,却是世上最温柔的归处。虽然结局中冯婉瑜忘记了她等待了大半生,终于归来的陆焉识,稍显遗憾,但是转念一想,似乎这样才是最好的。二十年的时光,冯婉瑜爱上的那个陆焉识早已不见,归来的是劳改犯“老几”。婉瑜等待的是她相处不多,活在记忆里的陆焉识。所以没有相认,也许就已经是最好的结局。
其实看了原著之后,我认为这本书里最让我感触深的不是他们这样遗憾又不算圆满的一生。而是很久以前看到过的一句话,时代的一粒灰,落到每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山。饶是学识渊博,曾经还算显赫的陆焉识,在改造的农场,一样要用他的金表换一口吃的,一样要收敛锋芒,甚至装成结巴来自保。。在陆焉识出逃后,他的女儿丹丹会说,他和我没关系这样的话。但是饶是如此,舞蹈跳的更好的丹丹也不能做主舞。小说里不算长的篇幅,代表的是无数个陆焉识和冯婉瑜的一生。很能让人感受到个人在历史洪流里的渺小和无能为力。让我对文革这个以往只在历史课本上出现的名词有了更深的体会。陆焉识压抑自我数十年终于冲破了囚禁他的最后一个牢笼,也让我感受到了他的坚韧和人性的可贵。
冯学锋后来是从陆焉识的回忆录中得知了老伉俪最后的情话一—
妻子悄悄问:“他回来了吗?”
丈夫于是明白了,她打听的是她一直在等的那个人,虽然她已经忘了他的名字叫陆焉识。
“回来了。”丈夫悄悄地回答她。
“还来得及吗?”妻子又问。
“来得及的。他已经在路上了。”
“哦。路很远的。”
婉喻最后这句话是袒护她的焉识:就是焉识来不及赶到也不是他的错,是路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