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学生的成长说教师的成长
读《给教师的建议-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有感
沂源县南鲁山镇中心小学 张涛
读《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文时我就思考,自己在教育教学上的时间几乎被辅导学困生都占据了。我是在课上制造学困生,课下辅导学困生,周而往复。现在想想完全可以用“活该”来概括我的教育教学了。为什么?因为我从没有从根本上去思考问题的成因和试图改变方法。反在而不断地进行恶性循环。然而苏氏已经在60年前就有了“为了无休无止却又完全徒劳地把那些‘尾巴学生拉上来’,这件事无情地吞噬了教师的许多时间。”这样看来,造成我时间损失的主要原因还是不学习不读书,早读书早思考的话就会早改变早求变。
我从2019年开始读起了书,这一个月来又学会了读书打卡。读书打卡固然是激励我和老师们读书学习的良好方法。我们能通过这种打卡方式去被动学习。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这种学习的不足之处:只注重了学习中的读,却顾忌不上学习中的思。苏氏在文中说:“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能不能顺利的学习,首先取决于他会不会有理解的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老师们固然比三四年的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上要强,但是读与思的结合是必不可少的。今天晚上在读《学校德育原理》的时候很多哲学方面的阐述,单靠水过地皮湿的朗读是不会有效果的,只有通过思辨的阅读才能有收效,所以我前后用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有读了几遍。我校一位教师为了录制更完美的效果,把一篇文章录制了8次才满意,这种敬业的态度追求卓越的精神固然是需要我学习的,读书百遍其意自见的境界也是可取的,但是如果没有对文章做进一步的思考的朗读还不能算是真阅读。
苏氏在文中最后说:“与阅读相配合的书写——这是儿童借以掌握知识的工具。”由此可见,对知识的思考还要通过书写来呈现出来,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才是阅读最关键的一步。这种书写可以是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可以是对知识阐述自己的观点,亦或是对知识的历史和未来做一联系等等,可长可短。我参与了支教岛教师成长群众的两个读写群,第一个是以写为主,写自己的所感所思、且行且思。第二个是以读为主,进行海量阅读。前者需精力与毅力,后者需坚持与坚持,前者长进明显,后者提高需要时间。前者做到了苏氏所言的“与阅读相配合的书写”,后者体现不出所思。我认为在具体的时间操作中不放再加上一种读书的方法:读书与思维导图相结合,在阅读的过程中理清结构内容,对内容略有所思。不必过于频繁,频率可鉴于两个“读写”群之间,或许对教师成长也是一种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