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蠢欲动感受“外化技术”》
下午,看到张老师李老师邀约联练习,赶快回应。挺想做来访者,体验外化技术的巨大魅力,可是,嗓子不给力,还好,至少耳朵没问题,还可以做观察员。(哈哈,我在重新建构,让情绪更平复)
张老师的问话语速适中,作为倾听者,我感觉好舒服。虽然她谦虚,说自己是照着老师讲的说,但是带来的效果却很好。同时,咨询师关注到外化中的“一个个细节”,给情绪起名字,来访者换位置,入角前连说三遍“我是某某(不好情绪的名字),不是某某(来访者的名字)”,运用焦点问句收集了好多资料,最后用了时空问句,奇迹问句,运用得特别灵活,根据不同情绪把个别问句稍作改变,听起来也很受用。讨论环节咨还问到了来访者把问题外化时的切身感受,让我越来越期待嗓子快点好起来,体验外化魅力,与不良情绪和睦相处。同时,我也得再深入学习,练习并熟悉外化技术的问话。期待约练!
《嗓子发紧,咳嗽不断》
上周五有点小咳嗽,没太当回事。该讲课还讲课。想着:挺一挺就过去了。谁知从周二开始,小咳嗽变成了喉咙发紧,嗓子沙哑,几乎发不出声。只好“投降”输液吧。
由此想到孩子的教育。有时候会觉得,只是一点点小问题,随着孩子长大,知道好歹了,慢慢就没有了。还会拿一些俗话安慰自己“女大自巧,狗大自咬”。这样不重视的结果是:随着年龄增加,孩子可能“好了”,没有了之前的问题,但一遇到一些情况,可能“旧病复发”,而且比之前更严重。我的教训是:不能再推了,赶紧的!乖乖听医生建议——连续输液。可能药到病除需要一段时间,但最起码是在积极控制,防止扩大。后悔当初不重视,后悔把“天气干燥,多喝水”的提醒当成耳旁风……
卓老师说的好啊——与其在下游“抗洪抢险”,不如在上游“植树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