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完属于本届学生的最后一次公开课,我释然了。回顾这次讲课、磨课经历,感受很多。
时间上:本节课从计划、深度备课、到3次磨课、不断修改、最终课程,共历时7天,时间最短、效率最高。
内容上:从研读《教学参考书》入手,到参考《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到研读《张齐华》的一节《鸽巢问题》的社会化学习课堂实录和总结反思,到顶尖教案上的教学案例,到优教班班通和去年文博老师讲的《鸽巢问题》教案,我在不断构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方式和适合我们学生的教学方式,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确定大概的教学环节,着手手写教案,从只讲“例题1”及做一做,到例题“1、2”及做一做压缩到一节课去讲,这里面李红杰老师和郑明明老师给了我很多指导和莫大的帮助,在哪里节约时间,怎么建立环环相扣的情境,怎样让每个环节既有“相关性”又有“趣味性”“思考性”,我这些天在琢磨,在听取建议,在磨课中反思。
在情景导入环节,我下了大功夫:如何把《数学广角》的知识有趣的引入给学生,是我在整个准备、磨课、和修改的过程中不断思考的一个环节,这次,我一改“照搬专家课例”,反复的思考到我的学生,我所借助的教学设备,快速引入、引发好奇心、勾起探索欲出发,敲定用“从一副去掉扑克牌大小王的52张牌,从中任意抽取5张”入手,去超市买了扑克牌,但考虑到学生多,有学生看不到抽到的扑克牌花色,我决定在PPT上展示出52张扑克牌,让学生去抽取其中5张,抽完在学生看得到,我看不到的情况下给出“无论怎么抽,都至少有两张牌是相同花色”的结论,找一个学生再试一次,验证结论,引出课题,学习内容,揭示奥秘...,做出这样的一张PPT需要102张图片整齐排版(52张扑克牌的正、背面)和52个动画(抽到每一张牌时,会从背面翻转到正面),在这里特别感谢我的队友谷先生,在我表达了我的想法之后连夜完成了这张PPT的制作,甚合我意,在最后一次在4班磨课时,学生误点了三次(尴尬),在听取两位姐姐建议后,最终删掉了这个环节(这是在开讲前10分钟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做出的决定、很不舍、但不得不,我相信很多老师都会有过这样的纠结),改动后(全班62人,至少有6人在相同月份过生日)的最终课堂效果不太好,但是的的确确节约了很多时间,只是自己把握的不到位。特别感谢两位常驻六年级毕业班的李仲慧老师和王慧霞老师的指导建议。
感情:用心、用情的去备这节课,六年级各班我各讲一节,让每个班的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3班在引入假设法里的“平均分”的概念里卡住了(好尴尬),刘怡琳回答的太优秀了,没有及时的表扬和肯定是本节课的遗憾,1班是在前一天学生刚好遇到了《鸽巢问题》模型的难题的情况下讲出来的,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回答问题得同学中,感触最深的是李佩谕和周畅想两个同学的进步和数学上流露出由内而外的自信,这离不开郑明明老师的潜移默化,4班是在1班讲过后稍微改动的情况下讲解的,4班的同学回答问题积极主动、有理有据、总结到位、声音洪亮,因为刚开始环节耽误了时间有点虎头蛇尾,感谢为课件配音的靳子辰和黄梦阳同学,2班是最后的赛课现场,作为孩子们最后一次数学公开课,孩子们积极思考、认真回答,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这几个同学本节课的优秀表现,刘涵羽勇敢上台展示,时浩展积极举手发言,孔维擎大胆发表看法,张家齐上台书写可为榜样,整体的进步是回答声音更响亮了,台下的小组讨论也参与、认真,课下给每个课堂上积极发言,积极参与的同学给予了表扬和小奖励,当天的作业还没布置,已经有部分同学积极完成了《鸽巢问题》的课时练,正确率还特别高,大概能说明这节容量大的课他们学会了吧。
后记:怎样让每节课熠熠生辉?备好吃而又有营养的数学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