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山夜话(2025.1.3)
课题开题论证的时候,饶赛华主任提出要进一步细化“数学故事汇”现有做法,指出在寒假前率先在故事课方面做出一些设计。怎么设计呢?除了阅读教学设计,还需观摩教学视频。第一个学习到的就是华应龙老师的《半条被子》。
找一找:数学问题。
这节课,从“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导入,提出如下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画一画,表示半条被子。
第二个问题:剩下的半条被子分给三位女战士。怎么分?
看上去问题并不复杂,其实,背后对应数学中分数的认识,且是有层次的递进。从表示出二分之一,认识分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意义,认识到“半条被子”可以用表示,也可以用表示,还可以用表示,用表示……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一半用分数表示有多种方法:如果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就是其中的1份;如果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就是其中的2份;如果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8份,就是其中的4份;如果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6份,就是其中的8份……从而,对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有所感受和认识。这比多数基于教材的数学课的学习在此方面更有深度。并且从学生学习反应来看,也可以接受。
相比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更有难度。首先,要把被子平均分成两份,再把其中一份平均分成三份。那么,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呢?
有学生说是,有学生认为是。究竟是几分之一呢?有学生进一步分析,认为是一条被子的六分之一,是半条被子的三分之一。不仅对分数所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有所认知,而且对整体不同,用来表示关系的分数也不同这个观点,也有比较准确的理解以及表达。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没有看过华老师的教学设计,但是仅从由这两个数学问题引发的讨论交流以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况来看,不仅初步认识分数,知道读写,各部分名称、意义这样的知识目标能达成,并且用画图的方法来把握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表示分数这样的技能目标以及思想目标也有所达成,此外,还有对中国共产党对老百姓的爱护之情也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可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之情。
想一想:数学与故事。
数学是内核,故事是外衣。华老师是生活的有心人,更是数学学习的行者,以其高度的敏感与智慧,发现故事与数学之间的关系,设计出极其自然一节国数课,给我们以很好的启发。
理一理:情感与思维。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对党的感谢与热爱,如何表示出来?不同人,当有不同表达。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怎么表达?以课为名,用课例的方式,用学科的力量,是不是更有意义?因此,接下来,数学故事汇在数学与生活,在思维与情感之间,还应该有更多的聚焦,有更多的尝试,最终,也要实现有更多的产出。
----2025年1月3日写于桂山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