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地情胜迹
为优美的地情风物和古朴的名胜古迹树碑立传的,不仅镌刻家功不可没,许多地名称谓也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这庄重的职责。
端本园,位于古镇大观弄底。清乾隆初年,通判陈鹤鸣所建,同治年间重建。据传,陈鹤鸣次子陈绚文破满汉禁止通婚之律,娶满洲正白旗副都统、清宗室永豪杰女,故端本园有“郡马府”一称。该园临水而筑,曲桥、荷池、假山、伴月廊、半山亭、双桂楼、平波轩等,佳构应有尽有,布局错落有致。园内右侧一古色古香小楼,因前植金桂、银桂树各一而得名“双桂楼”。登楼观景,全园景色尽收眼底:楼前满池荷花,一条走廊逶迤向北,走廊北侧矗立着一座木柱砖顶六角亭,名曰“半山亭”。亭东侧是一座嶙峋假山,山上绿藤盘绕,一棵古树耸立山旁。全园景色宜人,时为吴江名园之一。以“端本”谓园,允当之极。
北厍叶家埭是分湖叶氏始迁地,那里诞生了叶绍袁于明崇祯9年(1636)为其妻女等人精心编辑的诗文合集《午梦堂集》,文华璀璨,名满江南,“午梦堂”成了叶家埭的代名词。“午梦堂”遗址至今尚存才女叶小鸾手植的“腊梅”和《分湖石记》中描绘的“分湖石”。
金镜湖(有人认为就是禊湖),状如一面巨大的青铜镜,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湖名贴切地摹状了黎川北栅胜景。禊湖上,秋禊桥横跨伏虎洞与禊湖道院,该桥梁式三孔,花岗岩砌筑,正中雕刻着“轮回”图案,桥面安有25块长方形石板,一踩,发“叽叽咯咯”之声,故得俗名“叽咯桥”,以声绘迹,更胜一筹。宋至元明以来,每年秋季,特别是中秋前后三天,天朗气清,湖波荡漾。黎里百姓乘画舫,携酒菜,呼朋伴,登绿洲;沿湖周游,清风拂面,欢声笑语,月映明眸。真乃心旷神怡的乐境。三里长街灯火辉煌,金镜湖上游船穿梭。“禊湖秋月”为黎川八景之一,盛名久远(由“禊湖秋月”,不禁让人联想到黎川其他因人杰、地灵、景美而名胜的文化遗址:玛瑙春游——玛瑙庵所赐,罗汉晓钟——罗汉寺所赐,中立晚眺——中立阁所赐,鸭栏帆影——鸭栏泾所赐,鹤渚渔歌——鹤脚扇所赐,江村夕照——江村所赐,揽桥残雪——胜揽桥所赐)。
其余如鸿寿堂和洛雅草堂、寿恩堂之“题红仙馆”“永春辉室”“成园”“源艇”“红蕉馆”及“开鉴草堂”,或寄托祝愿,或寓示象征,或表达心迹,或刻画特征,以叫得响的地名作导向,从不同方面为古镇文化遗迹树立起丰碑。
5、文学记载
一个好的地名,本身就是一首好的诗,让人过目不忘、入耳养心,引发无穷遐思;更何况,事实上曾有许多雅士,流连于黎里乡村市井,留下诸多名篇佳制。
端本园景色宜人,清光绪二十四年刻印的《黎里续志》刊有顾玉熙诗作,其中有形象描绘园中美景之句:“梨花明白柳朦胧,绿水朱栏宛转通。”
禊湖秋夜,月朗风静,水平如镜,树影斜映,湖景如画。泛舟赏月,定会再现清代周霁《禊湖秋灯词》中的美景:“金镜湖头碧水澄,清风桥下彩光腾。疑将万点天星摘,散作中秋两岸灯。”
黎川地名文化中缀饰的文学印迹真的堪称银汉星布、恒河沙数,尤以诗歌为甚,手录一二,以飨读者:“春风轻扑尘,佛地易沉酣。五色欲无主,花明玛瑙庵。”(玛瑙庵)“罗汉西归水寺幽,白云红树拥钟楼。五更敲醒千家梦,一百八声风自悠。”(罗汉寺)“披襟看暮色,阁影漾清流。直上层楼去,天涯赴远愁。”(中立阁)“鸭语闲春草,微风蹙浪花。何人轻起棹,帆影漾残霞。”(鸭栏泾)“一声唳老鹤,十里歇渔歌。鹤亦有情者,飞飞近绿簔。”(鹤脚扇)“江村浮水际,鸦噪夕阳明。楼阁开图画,佃渔课雨晴。炊烟连暮霭,牧笛起新声。有客来沽酒,沿滩一叶轻。”(江村)“心情懒不去,揽胜小溪桥。残雪寒犹在,西风冷洞箫。”(揽桥)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