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外国名著,我一直不喜欢读,因为光是名字都能把我绕的找不着北。最近去同事家看到她收藏的《百年孤独》,突然想尝试着看看,仅仅当做空闲时候打发时间的读物。
在办公桌上放了几天,忙,没看。另一个同事看到拿走看了两天,然后还给我时说,看不下去,故事里的名字实在是太多太长,不要说情节了,都分不清楚谁是谁。这个说法直接让我这还没开始看就产生了抗拒。
过了好长时间,在把身边所有的书都看过之后,不得已拿起了这本书,想着自己翻几页看看,然后我除了工作时间用了一个星期不带停顿的看完了,并且久久缓不过来劲儿。
哪有什么名字不好区分,哪有什么看不下去,明明这么好看的一本书,我的先入为主差点让我错失一部这么好的著作。
可是我写不出书评,这跨越百年的孤独,现实与魔幻相得益彰的情节,跨越七代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鲜明的性格,又都遗传着这个家族独有的孤独与悲剧,不知道从何写起?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是这样说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以小说作品创建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一个浓缩的宇宙,其中喧嚣纷乱却又生动可信的现实,映射了一片大陆及其人民的富足与贫困。
纽约时报这样评论:《创世纪》之后,首部值得全人类阅读的文学巨著。
我觉的评价的好到位,因为自己写不出来,所以就借助一下这些评论吧。
这个悲剧的故事,我在读的时候,总是想到《红楼梦》。除了写的都是一个大家族的兴衰史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值得一读再读。只有一遍遍的读,才能有不同又更深入的见解与理解。
当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和乌尔苏拉创建马孔多这个小村落开始,布恩迪亚家族一百多年的悲剧就已注定。近亲通婚、私生子、战争、疯子充斥着这个家族,兴盛与衰败在每个孤单的灵魂里繁衍。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忙着徒劳的发明创造,他的子孙们遗传着他的执拗,在战争中寻找自由,在情爱中追寻自我,不管是激进还是麻木,终究是消逝在悲剧中。
乌尔苏拉在整个家族里无疑是伟大的女性,实际上她也见证了布恩迪亚家族所有的悲欢离合,她的死亡早已预示着那座摇摇欲坠的堡垒会化为灰烬。“乌尔苏拉又不禁自问是否应当索性躺进坟墓让人埋土,并毫不顾忌地质询上帝是否真的认为人心如铁足以经受这许多痛苦的折磨。她问了又问,愈加惶惑,并感到无可抑制的强烈,欲望涌上心头,想要向外乡人一样破口大骂,想要让自己最终能放任片刻,那是她渴求已久却反复拖延的时刻,在这一刻,她不再逆来顺受,而要痛骂一场,把整整一个世纪忍气吞声压在心底的无数污言秽语一吐为快。”
小说里每个人物都是孤独的,虽然他们探寻真理,虽然他们左拥右抱,虽然他们富足或贫穷,虽然他们胡作非为,但是从骨子里透出的孤独却是消磨不掉的印记。就像梅尔基亚德斯神奇的羊皮卷里记载的密码一样,几代奥雷里亚诺费劲心力去翻译,或者中途放弃或者走火入魔,直到最后一代奥雷里亚诺在飓风中觉悟并死去。
当然这只是小说中的情节,它写作的背景,小说代表的意义我还没有完全了解。继续深挖就要多看几遍,并要结合当时作者身处的时代来阅读了。这样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了,但是小说值得我们一读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