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感》
中午学校开会,各位领导都讲到了对学生的管理。
“当学生带手机班主任该怎么处理?”“校园欺凌事件发生时怎么处理?”……听到的都是“对什么事怎么处理”,当时突然联想到我们第二次读书会上读的内容:
“学生进入青春期,正是身心发展不合拍的关键期。这一阶段,孩子们精力充沛,甚至过剩。脾气会因为激素的大量分泌而变得不太稳定,因此容易出现爱发脾气、情绪失控的状况。因此,最好尽量培养他们的运动习惯,以帮助他们发泄多余的精力。”
有一年,我带了个差班,那时候也没接触心理学,只是想着差生不爱学习,不能老闲着,怕他们闲着惹事,就组建了“篮球队”“乒乓球队”“羽毛球队”“书法小组”,谁知道,瞎猫碰上死耗子,碰对了,一学期下来,纪律好,学习态度转变了,孩子们变得可好。
我们上学那会,体育器材很少,也很粗糙。但是我们最爱上体育课。体育课上,可以跳高,可以跳沙坑,还有跳马,实在不行,就俩人搭班儿,一个弯腰,双手按双膝,做马,另一个助跑后,按着“马背”,一跃而过,玩的不亦乐乎。满身出汗,爽得不得了。打架斗殴的事极少发生。
现在,体育器材倒是多了,放在楼上以备上级检查,搬上搬下,抬来抬去的麻烦固然是一个原因,还有就是,这样的运动难免出现磕磕碰碰的伤,孩子一受伤,家长不问青红皂白先得找学校的事,头上悬着安全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很少看到孩子们用,体育课成了跑跑步就解散的“体育课”。
预防好于处理,谁都明白的道理。可是,都有自己的苦衷,学校开展工作变得畏手畏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