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学与教2》第七模块共读笔记——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教授安德斯.艾利克森所提出的。但他书中写道,并不是所有领域,都得经过一万小时的练习才能达到杰出的境界,譬如记忆一长串数字,那些世界冠军可能只要几百个小时的练习;而有些领域要获得杰出成就,可能需要远多于一万个小时的练习,譬如像郎朗这样的钢琴家。

艾利克森还提出“刻意练习”的五要素,分别是找位好导师、走出舒适区、专注和投入的练习、即时反馈,以及最重要的创建心理表征。

在我的书法实践课堂中,如何与信息技术融合,怎样进行“刻意练习”。

1.找位好导师:对于小学段的书法课程,盲目埋头练习,就好比一头蒙眼拉磨的驴,一直在原地打转,这个导师会在练习过程中给与明确的目标。

2.走出舒适区:我自己的专业老师常说,当你练字感觉总是不满意,眼睛看到的,手却做不到时,那是即将迎来突破了,这是好事。完成一个认知发展必须体验从冲突,到调适,最终同化的过程。走出舒适区,拥抱冲突,才能完成一次认知升级。

3.专注和投入练习:刻意练习必须是常态性、持续性的,每天花一定量时间,练习的时候必须全神专注。

4.即时反馈:书法练习过程中,需要导师给予即时反馈,精准指出可以有效改进的问题点,做得好的地方则给予正向反馈,增强信心。

5.创建心理表征:有杰出成就的人,他们的大脑神经回路将一次次练习时,接收到信息与反馈加以组织,构建成心理表征,这个心理表征是杰出者最大的资产。

要成为一名数字时代的好教师,“刻意练习”于教师、学生,都是很有必要的,让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无痕地进行融合,使信息技术融合课达到训练思维能力、锻炼学习方法及培养社会互动习惯的目标,展现以生为本的新型态课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