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佛法就是办法,人生没有真正的绝望。树,在秋天放下了落叶,心很疼,可是整个冬天,它让心在平静中积蓄力量。春天一到,芳华依然。
只要生命还握在手心,人生就没有绝望。一时的成败得失对于一生来说,不过来了一场小感冒。心若累了,让它休息,灵魂的修复是人生永不干枯的希望。
刚刚在群里看到这两段话,很是触动。
一位精神科医生说:“从医30余年,我反而觉得,人世间,惟有爱可以与疾病抗衡。”
对心理疾病来说,的确,爱是唯一的答案。
这是在否定药物治疗的作用吗?并不是。有位知名医生讲过,药物治疗只能解决三分之一的问题,且治标不治本。临床痊愈,也只是症状得到了缓解和控制而已。
心理咨询能帮助患者调整认知,认识自己,接纳自己,逐渐实现自我同一,减少内心冲突和情绪内耗,从而达到治本的作用。
但是好的心理咨询师,一师难求,且费用高昂,并不适合所有的患者。就算很幸运地碰上了妙手仁心的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爱,仍然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孩子是庄稼,医生咨询师是化肥农药,家长是土壤。
张静老师说:“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人是环境的产物,人只有在群体中才觉得安全。而精神疾病还和心理、社会因素相关,心理状态又直接受外部环境影响。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心理治疗,都必须同步环境支持。就像人不能离开空气,鱼不能离开水一样。不可分割,不可或缺。如果患者外部环境恶劣,药物和心理治疗千辛万苦获得的成果,就会毁于一旦。可以说,环境支持(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本身就是药物和心理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们对过去养育孩子犯的错误,踩过的坑,很内疚自责。我们历经4年才终于与自己达成和解,我们也看到自己的不容易,看到了在自己人生阅历、代际传递、认知水平局限下,在超额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缺乏原生家庭的爱和精神支持的情况下,我们是竭尽全力地爱孩子,虽一厢情愿地,不尊重孩子,但那种爱对孩子却是的毒药,自我感动。
对孩子什么是正确的爱?要让孩子在内心里面体验到安全,要让孩子在内心里面体验到温暖,同时要让孩子在他的身心深处看到希望。
怎样让孩子看到希望?用心找出他的长处来。比如皮肤白,个子高,头发黑,迷人的小眼,有气质,会自己做饭,洗衣服,收拾房间,会网上买菜,完全自己能独立生活……夸奖可以激发一个人受得身处的安全感,夸奖和赞誉可以驱散人情绪深处的恐惧感。
怎样能让孩子体验到爱?多承认他,多肯定他,多说我爱你,多去拥抱他。爱,这个东西不讲套路,哪怕他真的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你一样爱他。
爱,这个东西也是没有理性的,同样,抑郁孩子的表现,它也是没有道理可讲。有些家庭环境很好,孩子也长得不错,衣食无忧,但他就抑郁了,没办法,怎么办?
去用种种方法开启他灵魂深处,他曾经有过的,那种对于温暖的体验,对于光明的记忆。光明在人世间表现出是什么呢?宽恕,接纳,纯洁。
当一个人在内心的体验当中,感觉到越来越多的别人的爱,别人的肯定,他就会变得很自信。
当一个人在内心体验中感受到别人的宽恕、接纳、温暖,他也会越来越安全。
当一个人安全了之后,负面的情绪消散了,他的一切症状就跟着潇洒,他也不知道咋回事,不讲道理的。
抑郁或精神疾病就是不讲道理的东西,他完全是人的心灵认知被所认知的环境,被黑暗和恐惧牵着走。等到他感受到真正的爱,就会不由自主被光明和安全牵着走时,那就是健康的对社会有益的,知书达礼的非常稳定的,非常开心快乐的孩子。
现在我认识到,孩子在,我在,一切都不算晚,一切都还来得及。人生很长,不必慌张。也终于意识到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走上学习成长改变之路。谨记用微笑、闭嘴、放手,活好自己、无条件爱孩子的原则,陪伴孩子。
我未来的事情是:修复、疗愈自己的灵魂,调整自己的认知,学习起来,让自己回归成一个有力量、本自具足的母亲,站在母亲正确的位置上,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让爱治愈孩子受伤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