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4

      2024年,对我来说,是破茧成蝶的一年,是阅读与学习赋予我新生的一年。

      我是一名安于现状的乡村教师,守着一方小小的教室,过着平淡如水的日子。每日所求,不过是孩子健康活泼、家人平安顺遂、自己工作安稳,生活里有点滴温馨。

      当孩子升入初中后,我慢慢发现,孩子的世界越来越广阔,知识如春笋拔节,而我,却在原地踏步,那些他津津乐道的话题,我常常一头雾水,亲子间仿佛隔着一层看不见的纱幕。

      为了能走进青春期孩子的心灵,给予他高质量的陪伴,2023 年,我鼓起勇气参加了昆明心理论坛。在那里,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我结识了王顺邦老师。随后,王老师引荐我加入了晨曦之光读书会。2024 年,成了我沉浸书海、重塑自我的一年。

      初入读书会,我就像懵懂的孩童闯入知识的宝藏库。一开始,我很自卑,只是静静聆听书友们的分享。每天清晨,书友们相聚云端,思维的火花激烈碰撞。有的书友拆解文本,梳理脉络;有的畅谈个人见解,角度独特,吹开我固有的思维定式;还有的结合教学实践,把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娓娓道来,那些课堂上的妙招、与学生相处的点滴智慧,让我如获至宝。虽说我起初不太敢发言,但每一场分享于我而言,都是一场精神的盛宴,滋养着我求知若渴的心。遇到不太明白的地方,我就反复观看回放,重新研读文本慢慢地,神奇的变化发生了,曾经觉得枯燥乏味的阅读,变得趣味盎然,我跟上了大家的节奏,融入了这个充满活力的学习社群。

      阅读,悄然开启了我生活的另一扇门。我不再像从前那样,只紧盯着孩子的作业、考试,时刻念叨着学习成绩。我们在各自的领域求索着。孩子步入高中后,我惊喜地发现,他的眼神愈发明亮,笑容更加灿烂,虽然成绩不是最拔尖的,但他活得舒展自在,追逐着自己的爱好,成长为他喜欢的模样。这一切,让我深深明白,给予孩子成长空间,远比时刻监管更有力量。

      五月份在于老师的引荐下,我有幸参加了国家开放大学组织的青春期初级指导师培训。从关承华、孙云晓、陈一筠等教育大咖那里,我懂得了亲子相处之道在于从容,要适时放手,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让他们在试错中成长,学会爱自己、找寻自我价值。

      六月我参加了奶蜜盐共读指导师的培训。在课程里,我学习如何成为称职、得体的父母。孩子的成长之路,既需要用爱与温暖铺就底色,让他们内心有安全感;也需要规矩和原则竖起边界,明白是非对错;更要唤醒孩子内心深处的内驱力,让他主动追求梦想。当一个孩子沐浴在充足的爱里,又知晓行为边界,便能在舒适的环境中不断探索自我、超越自我。毕竟,人最大的敌人从来不是外界,而是自己内心的懈怠与迷茫,只有战胜自我,才能开启成长的无限可能。

      七月初我怀揣着激动与期待,奔赴金寨参加爱研会的年会。在那里,我见到了的晨曦之光发起者——蒋刘敏老师,见到了拼命成长的明雪老师。年会现场,仿若一片教育的沃士,聚集着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一线老师,他们热情似火、积极奋进,对教育的热爱纯粹而炽热,如同一束束火把,瞬间点燃了我内心深处那团不甘平庸的火焰。

      蒋老师细心安排,让我与吉林的晓野老师拼房。晓野老师是一位临近退休却依然坚守乡村支教岗位的美术老师,她不会开车,每天几次转车,往返学校两个小时路程,无论是寒风凛冽还是烈日炎炎,从未间断。有人问她是不是在外办培训机构赚钱,她眼中闪烁着光芒说道:“人活着,可不能只盯着钱袋子,得有心中的热爱去追求。”她每天忙碌奔波,清晨天还没亮就出门,思索着去哪里为孩子们采集最美的绘画素材,哪片田野能勾勒出大自然的韵味,该引导孩子画下怎样的农作物。每次上课前,她都亲自去踩点,只为给孩子们带来最生动的课堂。不仅如此,她还自学摄影,用心经营着视频号,那些记录孩子们成长瞬间的视频,都是她亲手拍摄、剪辑,还毫无保留地把拍摄技巧分享给我们。晓野的眼中满是慈爱,言语里满是对教文化课老师的羡慕,羡慕我们能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享受课堂互动的欢乐。从她身上,我看到了乡村教师最本真、最动人的模样,那份对教育初心的坚守,令人肃然起敬。

      在年会上,蒋老师和矫立中华老师的闪电演讲更是震撼人心。我全程举着手机拍摄,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泪水多次模糊了双眼。他们谈及教育梦想、成长历程,句句直抵人心。回家后,那些视频我反复观看,每一次重温,都能汲取到奋进的力量,鞭策自己即便岁月渐长,也要像他们一样,保持年轻的心态,追逐教育的星辰大海。这让我想起了泰戈尔的那句诗:把自己活成一束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

      七月底,我随着读书会的大流,到火辣的长沙参加教育行走活动。张文质老师说,教育是慢的艺术,无论是教育教学、还是养育孩子,都要秉持耐心、静候花开。蒋老师、明雪、文峰、艳萍、顾娟、春艳、中华等老师们克服困难,带着孩子参加少年营,言传身教间,传递着教育的真谛——教育好孩子,是一生最伟大的事业。他们在自我成长的路上,不忘牵着孩子的手一起奔跑,那份觉悟,值得我学习。

        我与王弯弯老师是室友,她优雅、谦逊、鼓励我多参加活动,只有见到不同的人,向不同的人学习,爱才会流动,生命才能有更多的可能。

      课余,我与同样没带孩子的利乐一起就餐、聊天。利乐老师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热情善良。那晚于老师有分论坛,她拉上我帮于老师布置教室、板书标题、调试 PPT。她笑着说,看到读书会的伙伴们,就像见到久别重逢的家人。她一边沉浸学习,一边满心期待着来年带着孩子共赴这场成长之约。利乐的学习热情、乐于助人激励着我更加投入。

      在教育行走活动的分论坛里,朱小毛老师分享了自己陪伴孩子从小学到大学乃至工作后的点点滴滴。那些朴实又真挚的故事,让我深受触动,深刻领悟到,父子一场,是一场相互成就的修行。父亲做好引路人,孩子努力奔跑,彼此尊重、相互学习,才能携手跨越人生的一道道沟壑。

      当时我与何赛老师同宿舍,她听到我跟孩子打电话时的那份牵挂与焦灼,推荐我八月份参加了由中南大学颜爱民教授发起的国学践行家庭教育公益培训。在那里,国学智慧,滋养着我,让我重新找回生命的主动性。第一次鼓足勇气,登台分享了自己的育儿故事,得到了湘雅附二吴大兴教授的指导。分享结束后,饶育蕾教授特意找到我,语重心长地说:“育儿是一场马拉松,一路上别忘了做自己、爱自己,当自己内心丰盈,一切难题就会迎刃而解。”那一刻,如醍醐灌顶,我深知自爱自己才是开启幸福育儿的密码。

      从国学班归来,我不再迷茫彷徨,在爱研会王美娟老师的技术指导下,我开通了自己的公众号。文笔虽青涩笨拙,但我知道,这是我成长的印记,是写给自己、写给岁月的一封封信笺,让生命的每一步都有迹可循。

      此后,我打破自我封闭的壳,工作上遇到难题,文峰、刘永生、张会杰老师就是我的智囊背囊;读书会分享需要帮助时,及时找吴俊逸老师救场;育儿陷入困境,程静梅、黄平老师的建议总能让我拨云见日;自我成长上有了迷茫,王顺邦老师就像指南针,为我指引方向。

      读书会共读分组以来,我一直跟魏爱琴老师在一个组,只要她没有早读,每次都是她的主持。当伙伴们说有事时,她总是说,没事,有我呢。我被她勇于承担,为伙伴们排忧解难的精神所感动。

      走过的2024年,读过的书目有《爱心与教育》《懂心理带好班》《被讨厌的勇气》《清单革命》《喜阅读出好孩子》《活在课堂里》《静悄悄的革命》《我的阅读观 》《心流》《礼记学记》《大学》《中庸》《 教育的100种语言》《 重读陶行知》《少有人走的路》《认知觉醒》《奶蜜盐1》《奶蜜盐2》《 父母的关键认知 》《非暴力沟通》《父母的效父母的效能训练 》《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 《藏在书包里的玫瑰》《做最好的父母》《高手父母》《自己培养自己》《我的阅读观》《高手教师》《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写之间说为桥》《微习惯》《认知觉醒》……

      此刻,站在2024 年与2025 年的交汇点,我满心感恩。感恩王老师的引领,感恩蒋老师提供的平台,感恩晨曦之光读书会,感恩每一位同行的书友,感恩这一年里每一次学习、每一场相遇、每一步探索。

      展望2025,我愿带着这份对阅读、对成长的炽热初心,继续深耕教育的田野,汲取更多知识养分,用爱与智慧陪伴孩子成长,也愿成为他人成长路上的微光,携手更多人奔赴美好的未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