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这章是师徒讨论贫富的道德境界问题。孔子与子贡论贫富是找对了人,子贡是儒商鼻祖,孔门最阔的学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亦载:“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资……家累千金。”“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子贡姓端木名赐。还有人猜测子贡是孔子周游列国的赞助人。
子贡说:“贫穷但不谄媚,富贵但不骄横,怎么样?”孔子说:“还行,不如安贫还开心,富有但守礼。”
“贫而乐”有的版本后面有一个“道”字,那就是安贫乐道的意思。其实不用高大硬上,大道也体现在细微小事。虽然贫穷却能找到生活的乐趣,此已入道。“贫而乐”就用不上巴结阔人,“无谄”却不一定能乐,显然境界更高一筹。
注意,“贫而无谄”和“贫而乐”都不可无礼,不是也不可仇富。有的解说认为为富多不仁,所以“贫而无谄”,不巴结这样的富人。这样的解说不对,富本身无罪,不法聚敛而富是另外一回事,起码理解上也应该是疑罪从无。
孔子赞同子贡的观点,说“可也”。但也不完全赞同,随后孔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或是期望,意思是穷人不该止步于追求“无谄”、富人也不该止步于“无骄”,他们要追求更高一层的安贫乐道,富而好礼。
子贡领悟到老师的境界,认识到自己刚才的观点的不足,但他不直接说我赞同老师您,出口引用《诗经》“如切如磋”来表示自己的学习态度和人生志向,告诉老师,我更赞同老师您的说法,做人要像打磨玉石一般,要砥砺德行,精益求精,向上追求更崇高的理想。此又不着痕迹地拍了一下老师“马屁”,不亏是言语科的高人。这句诗前面还有四个字“有匪君子”,“匪”通“斐”,有文采貌。
孔子回夸子贡,授予和另一弟子子夏一样的评语:“始可与言《诗》。”“告诸往而知来者”,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孺子可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