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一、子贡
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孔子最出色的弟子,比孔子小31岁。
这一段是子贡和孔子的对话。
子贡是孔子最出色的学生,他不断是学问家,也是外交家、政治家,还是工商界的钜子。
中国古代社会重农轻商,正如“士、农、工、商”的排列顺序,商人的社会地位并不高。
然而,司马迁却早就意识到商业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在他所撰写的《史记》里有一个体裁是列传。在列传中有一篇,叫做《货殖列传》。在这一篇文章中,就提到了子贡:“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
意思是说,由于子贡人前人后出力,使得师父孔子的思想得以流传并名扬天下。
二、“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1、“何如”
当我作为一个读者看到这两个字的时候,一眼就看过去了,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想。然而南公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两个字背后的心行。
在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子贡的心里是有一丝得意的。他认为自己悟出了一个精彩的道理,与其说他是来请老师掌眼,不妨说,他还有一重希望得到老师欣赏和肯定的目的。
如果用今天的白话来翻译“何如”这两个字,可以说成:“老师,您看看我参究得怎么样呀?”暗含着一种“您看,我还不错吧” 的自我肯定。
2、“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一个人他虽然贫穷,处于卑微的社会地位之中,却没有向有权有势者阿谀奉承、曲意逢迎。
一个人发财了,如日中天,却也不会待人傲慢。
能做到这一点已经不容易了。
有两个词,一个是得意忘形,另一个是失意忘形。
前者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愿以偿、得志之后洋洋得意,忘记了自己姓何名谁,也丢失掉了自己原本应持有的态度。
后面这个词,代表了另外一种容易被大众所忽视的情形:一个人意气风发的时候,做事有分寸、待人也彬彬有礼。但是一旦失意落魄了,就完全变了——变得消极,不愿意见人,被自卑感包围,一脸的倒霉相和讨厌相。
说到这个词,我就想到我自己了。10年以前,我还很年轻,形象上稍微捯饬一下还算体面,学习成绩也很好。相当于是我“没有失意”的时期。
可是10年后的今天,我已经不再年轻,身体情况不佳,职场生涯也坎坷不已。这相当于人生“失意”了。确实正如南公所言,我“忘形”了:总有一种自卑感。特别是听到自己的同学或者同龄人又取得了某一种成就时,我就会不自觉的自怨自艾。可以说这是相当令人讨厌了。
南公的这一席话当真是敲响了我的警钟。
由次,我们不难联想到孟子的那一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无论怎么样得意也是那个样子,失意也是那个样子,没有衣服穿、饿肚子也是那个样子,“唯大英雄能本色”。
三、“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1、子贡悟到的“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固然不容易做到,但是孔子并没有给子贡打满分。孔老夫子回答的是“可也”,也就是“还行”的意思。相当于给了一个及格分。
2、接着,孔子给出了一个更高的标准:贫而乐,富而好礼。
这确实比自贡所阐述的境界要高。
想一想,一个人虽然贫寒,但是他不仅仅只是做到不巴结权贵或者不摆出一脸倒霉相,甚至能够自得其乐、安贫乐道。
一个人虽然享有财富,但是不仅仅做到了不骄傲自大。还能够待人以礼,也就是尊重别人和爱人。
所以南公进一步解释了“贫而乐、富而好礼”的深意:子贡所说的那层境界,暗含着“比较”。只要有比较,就会自尊或者自卑。这都是傲慢的体现。
我现在穷了,倒霉了,失意了,总之就是太差了,但是这是我的事儿,您们厉害那也是您们的事,咱们各不相干。您们也别想让我向您们低头,或者向您们拍马屁。
我现在有钱有地位了,但是我在你们面前不表现出骄傲的样子,这样才符合我的身份地位。实则,这样的态度背后仍然有一种优越感。
3、南公在这里讲到了一个词:平凡。
这个平凡不是我们所理解的“普通”的意思,我理解的是,这是一种不与人比较、不会因外境的变化而情绪骤转的极高的修养。
我想到了《菜根谭》里的一句话: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南公的原话是:要做到真正的平凡,在任何位置上,在任何环境中,就是那么平实,那么平凡,才是对的。
有一些人很清高,但是他们是为了清高而清高,甚至为了标榜自己新高,只好忍痛牺牲自己本来的欲望。这就不平凡。这叫做自欺欺人被人欺。
4、“好礼”
好礼,不是说讲礼貌而已。
而是在做学问、做人各方面能够随时虚心求进。
一个富有的人,能够真正做到不断追求学问,不断讲究做人做事的道理,就是了不起的。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事业有成之后,就与过去的亲朋好友脱离了关系,这是很遗憾的。
四、“‘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贡说这句话,表明他彻底服了自己的老师孔夫子。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八个字是《诗经》里《卫风·淇奥》这一首诗里的句子。
这句话的原意是讲做玉石的方法。
一块儿光彩夺目、造型优美的玉在成为玉之前,会经历切、磋、琢、磨四个步骤。
先要将一块大石头用工具剖开,也就是切开,在其中找到玉。
找到玉之后,用锉子之类的工具,把跟玉粘连在一起的石头的部分锉去。
接着用其它的工具将这块玉按照戒指、项链、手镯、吊坠等等样式进行雕琢。
雕琢完成之后,就要打磨这块玉了。
由此而来的引申义就是,一个人想要成才,后天的不懈努力是不可或缺的。这个过程不会很舒适,相反,越往后面功夫就越细,就越难。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老师,我懂了,做学问就是像玉石一样,必须经历切磋琢磨。
五、“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孔子感到很高兴,认为子贡已经懂得了做学问的道理,可以开始读诗了。
因为子贡已经可以做到举一反三,跟他讲一个道理,就已经可以推演出别的道理来。
2、关于“诗”
作诗并不是无病呻吟。
有一句诗是:关门闭户掩柴扉。这句诗瓶子是对的,韵脚也是对的,但是这三个词七个字凑在一起是毫无意义的。这三个词都是关门的意思,完全就是无病呻吟。
“江山不幸诗家幸”?
作诗的目的并不是专门搞文学,成为拿着国仇家恨做原料的诗匠。
作诗,跟读历史一样,并不是为了创作出一首超越前人的诗,不是为了拿到一个好成绩,不是为了被别人夸赞,而是把诗里的道理落实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是要学以致用的。
所以孔子才对子贡说,因为你已经懂得了诗的精神是“告诸往而知来者”,所以可以开始读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