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自主生长理论分析窦桂梅“主题教学”的形成
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主张让教师立足“自我经验”,沿着从“事例经验”到“类经验”,再到“个人经验体系”与“实践智慧”的路径,进行自主生长式发展。扬州教育学院徐冬梅评价窦桂梅的“主题教学”:“三个超越”——为生命奠基,是窦桂梅在自己十年教学实践的一种经验总结和初步的探索,更多地体现了她的感性、锐敏和勇气的话,“主题教学”的构建则是她的一一次自觉的精神追求。她先后执教的主题教学的探索性课堂,她课后所做的一系列反思,以及她进行的一些理论思考,还有她在清华开始构建的主题课程,充分地展示出窦桂梅对主题教学的全面思考。
她的主题教学表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主题教学积极挖掘母语教育的文化性,以一个个母题为线索,整合阅读资源、生活资源和文化资源,以促进儿童的语言和精神共同成长为目标,在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同时,而且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当代生活,关注学生自我精神世界的构建,努力传承民族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
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得出这一教育观念无疑是成功的,引起了很多专家和教师的关注和赞赏。还引起很多教师的思考和感悟,《中国教育报》还报道了好多有关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窦桂梅老师的课堂是原汁原味的,是重返朴素的课堂,教师要做高明的营养师,将语文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窦桂梅,在她的三尺舞台,在孩子们中间,精致且幸福地生活。”
下面根据自主生长理论具体谈谈她是如何立足“自我经验”,从一名新手一步一步自主生长成为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分析窦桂梅老师如何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凝练提出“主题教学”的。
一、经过在亲身体验中提炼事例经验
窦桂梅老师从小就想当一名教师,她在吉林师范大学读书时受中文老师的影响,开始琢磨:“怎样让学生为我的课着迷”后来毕业后在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工作,当临时的代课老师,代过音乐、美术、语文、数学、思想品德课等,一代就是五年,无论代什么课窦桂梅老师都认真备课。这五年的经历使窦桂梅丰富了她的从教经验,提高了她的综合素质。最后她发现自己最喜欢教的课是语文课,然后教语文。这么多年的从教经历让她学会了把奋斗和争取视为转变自己人生的重要砝码,这使她对后来的工作拿得起,放得下。
“代课生涯”结束后,窦桂梅开始思考自己该怎样去教学,于是她先向书本学习,几年来她阅读量达300多万字,记了许多读书笔记和文摘卡片,为以后的教学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向名师学习,听了许多优秀教师的讲课。向实践学习,写下了10余万字的教学反思。最后窦桂梅发现多上公开课,对自己的专业提高特别快,上公开课,更直接和快捷的得到专家们的指点,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光靠着书本知识丰厚自己是不够的,窦桂梅老师认为公开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高速公路。成长不是等待,不是靠别人来拽。于是窦桂梅主动请领导、同行来听课,变成真正的公开课。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反复练习,使得窦桂梅在《王二小》公开课上一鸣惊人。在出名后,窦桂梅在掌声和鲜花中更加清晰的认识到,要把每一节课当作公开课来上。为了让自己的课具有理念与思想支撑,她又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和教育专著,同时窦桂梅老师也写了好几本个人专著发表了许多文章。
后来窦桂梅老师被学校体通过亲身体验,在反思中获得的感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搞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语言是开出来的,看得见的心灵之花。窦桂梅老师从教这么多年来,一直坚持写教学反思,不断超越自己,不断反思课堂,改进教学方法,不断进步在亲身实践中积累属于自己的事例经验。
她认为优秀教师应该具有探索精神,作为语文教师,要冲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同时总结出“三个超越”的实践经验,即:“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并进行语言积累,生活积累,情感积累。为学生的生命奠基,为中华文化复兴奠基,这才是语文教师的历史使命。
二、在系列事例经验中整合出类经验
“类经验”是指教师将大量的事例经验进行分析整合、归纳,由此形成同类事项规律性经验。类经验的形成需要建立教师互动与研讨的机制,建设学习共同体,让教师之间共享智慧,共同成长。窦桂梅老师教完一轮六年级学生后,在兼课的同时被任命为教学副校长,专业角色从教师转变到校长的角色。她认为这一转变对她来说是一个超越,身上不仅是她的一群学生,还有一批教师的成长。于是,窦桂梅在读了西方统整课程理论基础上加联想到的比较文学中的母题研究,结合儿童自身特点和学习现状,以及课程单元,从教材自身结构出发,在系列事例经验的“三个超越”基础上提出了“主题教学”。
窦桂梅老师把语文主题教学的内涵分为三个层面,类经验的“主题教学”又分为整合、积累、自省。整合的目的是要把原来破碎分解的知识体系以及人文内涵统整成一个“集成块”,个性与共性相融,从而形成立体的主题内容。在涉及一个主题教材编排体系的序列问题,应该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长,同一教材主题的内容和外延也要不断螺旋上升。
窦桂梅老师的类经验中认为:积累是人和母语文化,整合是为了学生在建立正确的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分辨自然人和社会人异同的华,积累则是在建立人和母语文化的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学会分辨本民族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异同。自省是自我的确立,窦桂梅的基本立场是,不是在教学中造就学生的思想,而是学生个人的思想从课堂学习中汲取营养,从而成长,由种子到大树,到开出花并结出属于自己的果实。比如在实践教学《秋天的怀念》时,她的导入是介绍作者的同时也介绍作者的作品,很自然地把课外读物引入课堂,她围绕作者史铁生来组织读物,《合欢树》《我与地坛》《病隙碎笔》互文理解,窦老师找准了课内外的结合点,导入出示《合欢树》中的选段,在开课时就定下了一种悲苦的调子,帮助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入理解。
所以,主题教学也是学生的灵魂汲取自身成长所需养料的过程。它不是把学生的语文视为一元思想的灌输,而是引导每个学生在获取对主题思想的基本认同的前提下,又根据自己的个性以及经历产生不同的感受,走上知识积累和精神成长道路,并最终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丰满活力人生。由此可见,窦桂梅老师的类经验“主题教学”的实践对学生的成长很有帮助和促进作用,教学经验库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建立的,这需要教师调动多方面的因素,经过长久的实践与检验才能完成。
三、在系列类经验中凝练成个人经验体系
窦桂梅老师在类经验中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人经验体系,并且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主题教学”思想。基于自身发展是学生有效成长的前提考虑,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所采取的教学模式是自主生长课堂,倡导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教师个人的教育思想,这也是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又一基本理念。自主生长课堂是指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让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应用自己已有的教育思想、并生成新的教育思想。
她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渗透个人教育思想——“主题教学”,即“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具体体现在1.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和生活经验。2.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走出课堂,引导学生睁开好奇的眼睛面对世界,直面精彩纷呈的生活场景。3. 把语文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活动中,开展家长和孩子的心灵对话。4.引导学生超越教师,鼓励学生有超越之胆,超越之识,有超越之智。让教师和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一起幸福成长。在课堂中渗透个人教育思想的理念,与重视个人经验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相呼应,使得基于自我经验生长出来的教育思想最终又回归到课堂,课堂渗透教师个人的教育思想。
同时窦桂梅老师也注重“主题教学”在教师之间的分项实践学习和推广,推出了主题教学探索的三条路径——“主题讲读、主题作文、主题阅读”;主题教学行动研究策略——“五个一工程”“三层次两反思”(上好一堂课,读好一本书,写一篇满意的文章,精批一篇学生的作文,思考一个问题。多维指导、细节生成、多种习作。)
四、在反复应用中产生实践智慧
窦桂梅老师将自己的“主题教学”反复在自己的课堂上实践应用,并在应用中产生了一些实践智慧——主题教学下的哲学思考。做有专业尊严的语文教师。首先得有专业自信,除了有朗读、写作、书法等基本功外,还必须有解读教材和课堂教学的功力。专业技能:教师既然作为专门的职业,还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技能体系,如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管理能力。专业自我:读书+实践+反思+经验+自主生长,窦桂梅老师认为,教师要有自己的主观意识,才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要从内心深处实现高“自我”的教师,才会以积极的方式看待自己,能够准确地、现实地领悟自己的水平和境界。
主题教学在强调人文性的同时,还应该强调语言的工具性,课堂教学应该返璞归真、返本开新、反躬自省。在教学时不应该仅仅关注课本,更应该关注学生。
最后,我们可以借鉴和学习这些优秀教师的成长经验,但是最主要的还是需要我们自己去经历去获取经验和反思慢慢从新手教师自主生长为优秀教师,不要生搬硬套,要在自我经验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和适合学情的方法。就如窦桂梅老师所言“没有任何人的成功可以完全借鉴。但是在悲欢离合情愁中,在物转星移的历史的天空里,我们可以窥见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