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上午,在线学习郭华教授围绕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报告,联系负责的学校教学工作,想到要“以减法思维与行动应对和破解加法的必然与要求”。结合2025年教学工作计划,又生成一些做法,主要如下:
一、质量与队伍
安全是学校的底线,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队伍,则是教育教学的最后一公里。
上述评价,已是共识。但在工作中,更多时候,都将其各归一处,同步推进。彼此之间割裂多于融合,并驾齐驱成为常态。
基于未来人才的特点,基于教育当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使命,新课标提出各个学科每个学期均要拿出10%的课时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以国家意志要求所有老师需树立本学科教学与其他学科、与生活、与自然联系起来的意识,并付诸行动,积极探索。
当下,要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观念也伴随着对新课标或集中或分散的学习而渐渐被广大老师所接受。那么,以思想引领,教学管理是不是,当不当也可以从“跨学科主题学习”这一要求中有所启发和汲取呢?
比如,质量与队伍。队伍是质量的前提和保证。当学校已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师能精湛的教师队伍时,这样一支队伍是不是可以、应当反过来也赋能学校质量提升?
怎么参与?列举一二。
1.参与校本研修作业的设计与开发。
各年级、各学科校本研修作业的设计和开发,可以项目方式承包给各个学科的名师工作室。
以学校当下现状,已拥有语文、数学、科学区级工作室各一个,工作室成员覆盖集团各个校区。保质保量上述项目绰绰有余。
2.期中期末的竞赛、调研命题与审核。
每个学期,学期中途都会以年级组为单位,组织基于学科的单项竞赛;学期结束又会以集团为单位,组织三到六年级的统一调研。这样的命题以及审核,也可交由名师工作室,借力名师工作室的智力与人员优势。
成立名师工作室的初衷,旨在以已经成长起来的名师带动更多老师成长,实现教师队伍整体能力和水平的提升。这也是主管部门以及学校对于名师工作室的希冀。
那么,年轻老师如何成长呢?
问题导向、任务驱动是非常重要、且行之有效的路径。让工作室的日常活动基于、依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展开,把学校的工作内嵌在名师工作室的工作计划当中,以切切实实解决问题、完成项目作为锻炼和促进老师成长的抓手,把个人、团队的成长与学校发展紧紧相融。
二、课堂与课题
质量是生命线,课堂又是教学的主阵地。所以,立足课堂,打造好课堂,守住并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关乎学校办学的根本。
那么,如何建设好课堂呢?
1.抓住日常。
课堂教学有常规,课堂学习有方法。作为管理部门,必须反复细致解读,常态检查反馈,以保障师生都严格遵守。
2.聚焦项目。
抓日常,是基础。此外,还要把握方向。紧紧围绕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开展专项行动。比如,2023年成功申报南京市金陵好课堂首批实验学校,2024年被评为栖霞区“适性.赋能”好课堂行动优秀团体,多个学科被作为学科研究基地牵头学校或成员学校。这些都是聚焦项目,系统梳理和集中推进取得的成果。反过来,鼓舞着老师们的士气和积极性,推动着老师们的干劲和探究热情。
3.借力科研。
以上两点,在2024年,都已实现。那么,2025年,好课堂行动,还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如何攀升?
由跨学科主题学习,由郭华教授报告,想到课堂与课题也可进一步加强合作,以实现双向奔赴。栖霞区提出教研、科研双研互动,让课题进课堂,夯实课题研究过程,具象课题研究成果,已让双研互动这一主张得到了丰富和立体。那么,接下来,在校本化区域“适性赋能 双研互动”研修主张的过程中,学校又可做些什么呢?
比如,让课堂进课题。多数课题研究的方法都离不开案例与行动,成果都离不开资源和课例,那么,围绕好课堂建设,需要提出各个学科的教学模式,这与课题研究的内在需求正一脉相承。
所以,双研互动,一方面,科研借力教研的阵地与活动,以课堂丰盈课题研究;另一方面,教研也需借科研的显现与要素,用课题完善课堂建设。
为什么课题获准立项以后,还需组织校内论证?看开题报告,指出文本不足,提出完善是应有之义,另外,还有吗?
从跨学科主题学习想到,校内论证应还含有论证具体的课题研究与学校教育教学关系几何,论证课题研究在学校能否落地,价值多大,成果如何显现,可有整体引领与更大价值承载的诉求与期望吧?
因此,“跨学科”不仅是一种实践活动,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于学科教学有指引,与教学管理呢?同样有意义。
——2025年1月3日,写于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