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人】罗春燕
【书籍打卡次数】10
【章节】《运用“试卷包装纸”提高 高三地理复习考试的效果》《地理问题解决策略在高考难题解答中的运用》
【书籍摘要】
1.地理综合思维的三个维度是:能够从要素综合的角度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整体 性,以及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能够从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地理事物 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能够从地方综合的角度分析区域自然和人文要素对区域 特征形成的影响,以及区域人地关系问题。
2.以下方法有助于训练和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①强化对基础知识(概念、原理、规律等)的理解和基本技能(如读图能力、脑中有图等)的熟练掌握。② 建立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概念图。③提供具有典型性、特殊性和代表性的有趣案例,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尝试 解释或分析 。④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社会上或国际上有趣的地理现象,尝试自主或合作 思考和分析 。⑤思考或分析步骤是提出问题或质疑,给出自己的初步思考,求证验证,最终得 出结论 。
3.在高三复习教学中,地球与地图部分可以关照尺度划分、尺度选择等思想,世界 地理部分可以关照尺度划分 、 尺度匹配 、 尺度关联 、 尺度推绎等思想 , 中国地理部分 可以关照尺度划分、尺度效应等思想;高中地理必修一部分可以关照尺度划分、尺度 匹配、尺度关联、尺度效应、尺度推绎等思想,地理必修二部分可以关照尺度划分。
4.中国地理、世界地理部分可以选择在某一方面具有典型性、特殊性和代表性的区域或 地理事物作为案例,按“区域+主题+人地关系”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
5.区域地理的学习目标,不是要求掌握更多的区域地理知识(包括区域特征),而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和分析区域地理特征、问题、现象的方法和能力。
6.不断提升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地理教学。这样的教学应 该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为前提,以地理知识结构为基础,以地理综合思维训练为中心,以多向信息传递和多器官协调活动为过程,以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和谐发展 为本;这样的地理教学应该是吸引注意、关联生活、增进信心、创造满足的激励性教 学:让学生体会到自尊、自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永远保持好奇心和怀疑精神,不轻 易接受别人给你的答案;鼓励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从问题中学习及思考的过程比 答案更重要;不轻易给标准答案,而是让学生获得正确结论的“速度”来得慢一 些……这样的教学才能不断提升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 性和敏捷性,从而更好地实现地理课程的育人价值。
7.教师把评过分的试卷发下来的时候,卷子外面裹上 一层包装纸。这张纸上列有几个问题:学生应该回答这些问题然后再交上去;学生开 始准备下次考试的时候,教师再把这些包装纸发回给他们手里。①有助于学生发展出关键性的“元认知监控”能力 — — 即思考自身学习方法、反 思已知与未知、利用反思成果有效管理学习过程的能力。②考试—反馈的反复循环能够激励学生随时注意自己的思考过程,可以直接提高 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技巧,对于学习背景较弱的学生,效果尤其明显。③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试题、特别是开放性试题比肤浅的标准化试题更能改善学 生的自我调节技巧。
8.学生的知识基础、地理学习能力、学习特点、认知特点是教师制订备考策略的重 要依据。提高备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需要从依赖经验和感觉提升到依靠事实、数据 和学生的需要上来。
9.思维惯性会顽固地指控着他们的解题思路,导致他们在错过的问题上反 复出错。因此反复考试、及时反馈、纠错反思是非常必要的。
10.高考地理答题的常见错误有:①地理基础知识不扎实,知其然不知其所 以然;②重现象分析轻原理的归纳与应用,用地理现象解释地理现象;③重知识记忆 轻能力培养,呈现自己零碎的地理知识,而不管试题的问题;④不能很好地掌握分析 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⑤缺乏基本的答题技巧。
11.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很大差别的,这种差别主要是思 维能力的差别。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 设、得出结论。
【读书感悟】这是两篇实用性极高的论文,佩服刘老师深入浅出,高屋建瓴的分析。让每一份试卷变得更加有效,让每一道题变得更有用,让每一次思考都让思维延申。这本书即将读完,对好些章节深有触动,原来好多东西都是有据可依的,在高人的指点下,更通透的明白了教学中的很多问题。接下来的教学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