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到选课通知时,虽说自己是数学学科,十分想选有关数学学科的课程,但犹豫再三还是选择了《破解高效学习的密码—元认知高效学习五维调控技术》,原因有三:
1.最近参加新网师读书会,本想着过年放假有时间阅读,但总是一拖再拖,效率低下,选择本课程希望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2.自己的6岁女儿跟随我在校学习,学习的状态不理想,虽说也是听话的孩子,但是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一有时间就想看手机,学习中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缺乏思考能力。选择本课程希望改变女儿的学习状态,让她学会高效学习。
3.今年重新教一年级,我校一年级3个班,分班还是比较均衡的,(我想着就算学生水平有差异,才一年级也不至于差别太多)但是我班成绩不理想,在3个班中最差,平均分跟其他班能差3分,尤其是我本身还管理学校教学,又教出了这样的成绩。反观我们班的成绩,后面有八九个80多分的,而在其他班最多有三四个。选择本课程也想改变我们班学生的学习状态,让这些后进生学会高效学习。
这样看来我的目的很强,尤其是距离交作业的截止日期也没几天,所以今天整整一下午都在看书学习,边看边划,还附带摘抄,抄了整整五页密密麻麻内容。在这样的强目的下,我一改往日假期的懒散状态,沉浸学习,吃过晚饭先生洗碗,我又投入到听课中。刘热生老师说最重要的是要对自我的觉察,我也在思考我为什么今天的状态比较好,至少是假期以来最好的一天,我想有三:
1.我有很强的目的性,我太期望从书中获得一种具体可行的方法,能让我的状态、女儿的状态、学生的状态立即改变。
2.临近作业的压力,促使我好好读书,了解高效学习的密码到底是什么,以便完成作业。
3.当然早上最初坐下准备看书时,我还是比较懒散的状态,作业中说需要去新网师公众号搜索文章,我一打开公众号还没搜索就看到了周娟老师的年度叙事,好奇心驱使我打开看看优秀者的行走路径,谁知一看佩服得五体投地,很多都是自己正在经历的事情,但是却没有能力、文采书写下来,越看越觉得跟自己有共鸣,连看几遍,并且抄录了部分内容,受到优秀者的影响,认为自己不能再碌碌无为。接着又连看公众号第二三条的推送,都是很有益的文章,也摘抄部分语句。有了这些向优秀者学习的激动的心情,我才开始搜索作业中要求的文章,进而静下心去读书、思考。
觉察到自己是非常容易受外人的影响的状态,所以“先阅读优秀者的励志文章”就是我不愿读书时的催化剂。并且一下午的沉浸阅读,给我的感觉就是非常充实,带给我的是积极的情绪体验。既充实又能学习到帮助自己、女儿、学生的办法,心情也是非常愉快的。感受到了“目的”刺激的学习办法,如果课堂教学中每位学生也有较强的目的性(比如在课堂最后的检测环节,全对的小朋友能得到一颗糖或者一个印章的奖励),那不是就能刺激到每个学生的学习了吗?